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朱啸虎哪里人

朱啸虎哪里人

朱啸虎,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拥有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

湖南人,霸占互联网的三分天下(1)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有一支不可忽视的流量大军:

湖南人。

“微信之父”张小龙、“腾讯五虎”之一的曾李青、58同城姚劲波、陌陌唐岩、快手宿华、快播王欣……

这应该是互联网最庞大的一个群体。

有人估算,在中国的互联网圈,湖南人可占到三分之一。

虽然这么说,并没通过严谨地统计,但也足以证明“湘军”在互联网圈的影响力。

100年前,是“得湖南者得天下”。而100年后,是“得湖南者得流量”。

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也说过一句话:

湖南衡阳人曾李青,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界的元老级人物。

他和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并称“腾讯五虎”,在腾讯的发展初期,功不可没。

而且腾讯“五虎”和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也不太相似。

“十八罗汉”实际上是“以马云为中心”,而“五虎”却是一种互补关系,缺一不可。

1998年,当小马哥和他的大学同学张志东开始合伙创业。在深圳电信混得风生水起的曾李青已经有了一个很牛逼的身份:

深圳互联网的开拓者之一。

因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第一个宽带小区,就是在他的推动下建成的。

不过到了1998年,电信局整顿“三产”,曾李青所在的项目公司,面临被裁撤的命运,他也萌生了辞职下海的想法。

最后,他决定去找他的领导——深圳电信局局长许文艳,请她帮助拿拿主意。

许文艳说:

嗯,这话说的蛮有水平,当年我也是这么劝退员工的。

只是许局长,送佛送到西,还推荐了一个人给曾李青:

马化腾。

其实,曾李青之前和马化腾也打过一些交道,当时小马哥还在润迅,因为工作方面和曾李青有些接触。

身材高大,能说会道的曾李青,让内向柔弱的小马哥印象深刻。

而彼时,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四人联手创业,准备大干一场。

第一次开会时,大家突然发现,场面冷静的可怕,因为四个人都是技术宅男,个个不擅言辞。

因此,这次会议的主要决定是:一定要找个懂销售的人来合伙。

曾李青恰逢其时的出现,把一只巴掌终于给凑齐了。

马化腾和张志东,来到曾李青的办公室,商报路奥林匹克大厦的17楼,一个只有10平米的小格间。

茶还没喝两口,三个人的分工就已经明确了:

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市场。

那是1998年的秋天,曾李青办公室窗外就是莲花山公园,粉红的簕杜鹃花洒的漫山遍野,三人心情颇好,憧憬着将来能搞点大事儿出来…….

不过,他们怎么也不会意识到,这竟然是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开端……

曾李青加入腾讯后,虽然按照股份,他坐的是第三把交椅。但他健谈,派头足,每次出去谈生意,都被人误以为是大老板。

而斯斯文文的小马哥则被认为是运营助理,或者是秘书。

但是小马哥并不介意,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账上没钱了……”

当时QQ已经有了百万用户,但那时的世道和现在不一样,流量压根儿不值钱。

有家公司倒是有意收购,他们上门清点了一下桌子、凳子、电脑,出了一个数:

小马哥觉得太低,对方问他要多少?

他咬了咬牙,说:“至少也值100万啊”,对方笑了笑,闪了。

后来,曾李青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卖不掉,可以找VC(风险投资)啊!

小马哥根本就没听过什么VC,因为当时风险投资模式刚进入中国。

而将VC引进中国的,也是一个湖南人: 熊晓鸽。

虽然后来的徐小平、沈南鹏等风投大佬名声很大,但中国VC的始祖,是来自湖南湘潭的熊晓鸽,他因此也被称为“中国 VC 第一人”。

90年代的中国,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

1993年,当熊晓鸽从美国回到国内,和同学们说起自己的创投大计,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大忽悠:

当然,虽然曾李青和熊晓鸽是湖南老乡,但一开始曾李青并没有去找熊晓鸽,而是找到了其他两个好友。结果这两个好友牵线搭桥,分别推荐了两家投资机构:

熊晓鸽的IDG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盈科。

最后,IDG和盈科各投了110万美元,并分别占股20%。

投资腾讯,既成全了曾李青,也成全了熊晓鸽。

因为在此之前的7年里,熊晓鸽的IDG颗粒无收。

之后,熊晓鸽又投资了百度、携程、搜狐、B站……所以他不仅成为了国内顶级的投资人,而且他还有了一句口头禅:

反正不管和他聊起什么公司,他最后可能都会冒出一句:“我们投的……”

而借着这两笔融资,腾讯不仅熬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后来在2004年又顺利赴港上市。

腾讯的上市让曾李青实现了财务自由,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刘炽平 。

当时腾讯的上市承销商,是高盛,而高盛负责与腾讯对接的人,叫刘炽平。刘炽平比小马哥小两岁,两人一见如故。

很快,小马哥就把刘炽平挖到了腾讯,一年之后,刘炽平又从首席战略官升任为腾讯总裁,是仅次于小马哥的企鹅帝国二当家。

而在刘炽平刚加入腾讯的2005年,他还完成了一笔腾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收购:买下一个名叫Foxmail的产品。

而Foxmail的创造者,是另一个湖南人:张小龙。

当时谈判时的任命颇有意思:

在引进张小龙这件事上,腾讯的功劳簿向来是记到刘炽平头上的。

不过,据曾李青自己说,他协助工作时也是蛮用心。

他飙着自己的保时捷跑车从深圳赶到广州,去和张小龙谈收购时,湖南老乡的身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无论怎样,刘炽平和张小龙先后进入腾讯,企鹅帝国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007年,曾李青离开腾讯,位置被刘炽平取代;

014年,创造了QQ的技术大牛张志东也壮年退位,其位置被“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主攻 游戏 业务的任宇昕取代。

曾李青离开腾讯后,走上了他的老乡熊晓鸽一样的创投之路,之后江湖中才有了那句传言:

北有徐小平,南有曾李青。

后来,曾李青投资了他的一个老乡——湖南彬州的王欣,也就是曾轰动一时的快播的创始人。

当然,这笔投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没有达到预期,其实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005年,当曾李青第一次见到张小龙,曾李青可能没有想到,他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老乡,日后会在互联网圈封神。

1969年,张小龙出生在湖南邵东魏家桥镇的一户穷人家,爷爷做过铜匠。

家里有兄弟两人,一个叫小龙,一个叫小虎。

小虎虎虎生威,可是小龙哥却比小马哥还文静。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入华中 科技 大学电信系,住在一栋苏式建筑风格的宿舍。宿舍外边有个水塘,没事的时候,他就和室友们到池塘里钓虾。

读研期间,张小龙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做计算机软件开发。

因为一向爱睡懒觉,所以每天中午会睡到自然醒,然后骑着单车去实验室,晚上12点再骑单车回宿舍睡觉。

1994年毕业的时候,原本张小龙是被分配到了一家国家电信机关。但当他站在单位那栋死气沉沉的大楼前,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问完这个问题,他就放弃了铁饭碗,转而跑到广州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当起了码农。

1994年的时候,码农还不用“996”,所以业余无聊的时候,他就偷偷写代码,准备开发一款邮箱。

1997年,张小龙的Foxmail一推出就火遍了全国。

当时,中国大约有600多万台电脑,其中有200万台都在用Foxmail。

但是,Foxmail并不能给张小龙带来一分钱的收入。只是为了更好的维护Foxmail,他还是辞了职。

当时周鸿祎慕名跑到广州去找张小龙,两人很快成了朋友,经常一起下馆子,淘影碟。

有一次,周鸿祎提醒他:

结果张小龙说:

但很快,张小龙就意识到情怀不能当饭吃,因为他后来真的穷得快没饭吃了。

直到1998年的某一天,张小龙收到了一封邮件,对方说Foxmail有漏洞,想和他探讨一下。

发邮件的人是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

后来两人通上了电话,雷军问 :“愿不愿把Foxmail卖给金山?”

张小龙激动地开了个价:“嗯,15万,不能再少了……”

之后雷军派了两个码农去找张小龙详谈。结果两人回来后对雷军说:

大家都说“文人相轻”。其实码农也差不多,码农都觉得自己的语言最牛叉,自己写的代码也最牛叉,谁也不服谁。

就这样,收购的事于是不了了之,一时大意的雷军错失了一个时代。

所以到了2000年,博大互联网络公司花1200万元收购了Foxmail,后来张小龙又做出了微信,把雷军推出的米聊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雷军的那段日子,过得特别的阴暗,以至于每早醒来,满脑子都是“Are you OK?”的声音。

然而,张小龙在卖掉Foxmail之后,却变得很OK。

他揣着1200万,给自己买了一辆豪车,又来了趟说走就走的西藏之旅,然后开始给博大打工,继续负责Foxmail。

一转眼5年又过去了,博大因为不善经营,把Foxmail连人带软件转手卖给了腾讯。

张小龙带着Foxmail加入腾讯后,并没有搬到深圳,而是继续留在广州。

当年,国家总设计师在深圳画了一个圈,这时小马哥也在广州画了一个圈(也就是传说中的广研),并对张小龙说:

007年,QQ邮箱新版本上线,并推出了“超大附件功能”和“漂流瓶”。

010年,QQ邮箱跃居全国第一,成为了“中国的hotmail”。

QQ邮箱做成功之后,张小龙又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半退隐状态,直到当年10月,一款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上线,半个月就收获了100万用户。

张小龙脊背一凉,赶紧给小马哥写了封邮件:我们也要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移动社交软件。

小马哥回复道:“做,你马上就做!”

也正是在这时,雷军也打算全面进军移动社交领域,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赶在腾讯之前研发出米聊。

010年12月10日,米聊上线。

一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

当时,小马哥虽然让张小龙马上就着手研发微信,但稳妥起见,他也同时安排了腾讯无线事业部的两个团队(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同时进行研发。

但这两个团队的 历史 包袱太重,反而是孤零零在广州,没有任何 历史 包袱,且不受利益牵扯和权力掣肘的张小龙团队,最后赢了。

由此看来,当年小马哥让张小龙继续留在广州组建团队,远离腾讯大本营,简直是神来之笔。

微信推出半年后,雷军的米聊彻底失势。

不过当时张小龙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强敌,除了雷军,还有一个他的湖南老乡—— 唐岩。

很多人说张小龙是互联网圈的一股清流。

但只要一提起唐岩,很多人会说:

而他创立的陌陌,更是移动社交领域公认的一朵奇葩之花。

有人不可自拔,有人口诛笔伐,还有人一边口诛笔伐,一边不可自拔……

唐岩是湖南娄底人,比张小龙小10岁。

当青年张小龙在大学沉迷于钓虾和写代码的时候,少年唐岩还在娄底矿区拉帮结派,拎着铁棍斧头在街上晃悠。

1996年考上大学后,头上还留着斗殴时的疤的唐岩已经喜欢上了看《电脑报》。

后来他又迷上了聊天室,天天混迹于娄底一个叫“神童湾”的聊天室,里面聚集着一群文学爱好者,而路子野的唐岩有一个很霸气的签名:

“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

聊天室里的唐岩不仅言辞犀利,一言不合就和人论战,而且他还喜欢写小说,他曾写过一个矿区混混和一个姑娘的爱情故事,文风粗粝。

结果他的小说引起了当时的网易新闻副总监黄章晋的注意。

两人不仅成了网友,黄章晋还把唐岩带进了网易。

后来,唐岩一路从编辑做到了总编辑。

回想起2003年,当时小城青年唐岩刚到北京,看着帝都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他收敛了在娄底时的狂妄。

有一天晚上,他坐错了车,却不敢向售票员问路,下车后,身无分文的他,只能沿着北三环走回月租330元的地下室。

后来他自己也如实承认:之所以不敢向售票员问路,是因为北京话太好听了,所以担心自己的大弗兰口音被对方鄙视。

那时候虽然穷,但唐岩始终认为,自己早晚会逆袭。所以到了2007年,他刚搬出地下室,就买了辆福克斯。

011年,当他的老乡张小龙刚推出了微信,唐岩手里也已经攒了一百来万。于是他跑去问太太,说他准备创业,假如没做成怎么办?

太太说,那就去上班。

他又问:如果不想上班了呢?

太太回答:那就继续创业呗。

他接着问:如果又失败了,能不能把房子卖了?

太太说:行。

结果唐岩又问:假如又失败了呢?

太太没好气地回答:那就离婚!

唐岩心里有了底:

011年3月,唐岩带着另外两个从门户网站出来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开始开发一款手机软件。

当时他们都没有接触过手机软件,于是买了一本 《iOS30天速成》 ,一边看一边写代码。

在创业前,唐岩没有具体的目标,比如说,当年的小马哥创业时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三年后,腾讯的员工要达到18个人,一定把100多平米的办公室坐满!

但当时唐岩没想这些具体的东西,他想的是:

要搞就搞把大的!比如说,搞出一个像腾讯那么大的盘子!

当时唐岩一直紧盯着张小龙的微信,2011年8月4号,陌陌上线。而在此前一天,微信推出了一个新功能:附近的人。

虽然唐岩自信满满,但还是有点沮丧,他心里很清楚,他的湖南老乡张小龙,是个可怕的劲敌。

后来就有人问他:如果腾讯做陌陌这个事,怎么办?

唐岩回答:该咋办就咋办,难道就不干啦?

又有人问他:你觉得什么会颠覆微信?

唐岩哭笑不得:我要知道我不早干了?

唐岩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自信心爆棚,但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经常说:

作为一个“吉祥物”,每次去见投资人的时候,当对方问他:“你以前做过什么?”

他回答:“管新闻。”

对方又问:“管新闻能干什么呢?”

唐岩又回答:“就是管哪条该不该上,标题怎么做。”

对方满脸疑惑:“这个跟你创业又有什么关系?”

唐岩理直气壮地回答:“没半毛钱关系!”

011年,在陌陌第一年的年会上,唐岩喝醉了,他向大家吐露了心声:

有人就说,如果陈浩南出来创业,大概就是他那样。

013年的12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唐岩在公司附近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结果被人抢了,两个人很快打了起来。

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和人打架,他回答:

唐岩这种性格,当然不招公众舆论的待见。

以至于,2014年,陌陌赴美上市,大家一边炮轰陌陌是约炮神器,一边说唐岩痞里痞气。

但是,我倒觉得唐岩是个蛮真实的人,不装逼,这种人实在太少啊……

而那些一边骂陌陌,一边骂唐岩的人,也是不开窍,根本不懂得“气质接近”的道理……

要说唐岩还真是个性情中人,他老乡王欣因为“快播涉黄”而面临牢狱之灾时,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一年后,王欣的太太发了一条名为《老公你好吗?》的长微博,此时的王欣已入狱一年。唐岩看完,激动地对该文章打赏了一万元。

而在这篇文章的打赏名单中,还有另一个王欣的湖南老乡兼“好基友”—— 58同城的姚劲波 。

————未完待续————

-End-

参考文献: 《腾讯传》,吴晓波《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林军《熊晓鸽:江湖浮沉》, 财经 天下《揭秘“微信之父”张小龙:华科走出的“独孤大侠”》,长江日报《腾讯的三生三世》,何加盐《探秘马化腾背后的男人:张小龙》,拾遗《陌陌唐岩:CEO不需要什么都懂,但一定要知人善用》,金融女王《唐岩学“乖”:陌陌遭遇天花板,坏小子开始守规矩》,商业DNA

败光百亿成老赖,被1600万人追“债”,戴威的故事比你想象得还惨

2018年,小黄车共享单车进入生命的倒计时,许多小黄车的员工在结局判定前就已离开,但他们的心头始终抱有疑问。

那个与马云做朋友 ,与法国总统当面交流的戴威 ,为什么会被员工抛弃?他与滴滴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2014年, 戴威 以及另外3名北大学生, 悄摸摸地制定了ofo共享单车计划。

该计划足以改变世界出行方式, 但它能否从一个计划变成现实 ,对没钱又没人脉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小黄车创始人的戴威却想到一个不费钱的主意, 他仅仅用几十块钱买了20根羊肉串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没过多久,2 000多名师生陆续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戴威宿舍楼下, 他们都是要把自行车交给戴威团队。

眼前的一切都与戴威的那20串羊肉串有关, 他把羊肉串给了北大中文系大才子, 才子写出了一篇轰动校园的公开信,名叫《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信中的语言极尽鼓动意味:100多年来, 许多北大人改变了北大 ,也改变了世界,现在轮到你了。

能进入北大的学子, 自然都有一股想要改变世界 、征服世界的傲气,戴威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毫不费力地赢得了支持。

当戴威看到宿舍楼下堆满的自行车时, 他就知道小黄车共享单车计划成了!

短时间内,北京大学校园内上万台自行车参与到小黄车共享单车计划,学生再也没有了丢自行车或者走路去教室的烦恼, 而戴威也从学生支付的费用中获利。

他发现虽然使用共享单车的日订单量已经从几千增长到了几万,但从中获利的费用远远抵不了扩张的费用,他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恰巧这时资本嗅着商机寻到了他。

“我想找你们的负责人” ,金沙江创投的电话直接打给了戴威,而这时的他还不知道资本的力量。

第二天,戴威特意收拾了一番, 怀揣着忐忑来到了国贸三期56楼, 见到了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

朱啸虎很爽快地告诉他 :“我可以给你们投1000万!”

戴威作为一个创业初期的小白 ,其实并不知道金沙江创投在投资界的地位,也不认识朱啸虎。

他见对方太过爽快,还以为对方是骗子,自己进了骗子窝。

即使朱啸虎给的投资金额很吸引人 ,戴威也只是略带矜持地说:“我回去与同伴商量商量”。

戴威走出国贸大楼,立马掏出手机搜索了朱啸虎的名字,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朱啸虎 , 金沙江创投的总经理 ,2011年投资饿了么,获得几十倍回报;

2012年,投资滴滴出行,获得了1000多倍的回报;

2015年,看准直播平台的红利, 投资映客又为公司获利。

朱啸虎以极其敏锐的眼光,每次出手都能找到潜力股,并能够在资本的博弈中胜出。

戴威一想到刚才的投资人是朱啸虎,就立刻掉头飞奔到56楼 ,接受了对方的投资。

那天,他和同伴趴在国贸三期的围栏上,有些飘飘然。

他对同伴说:“ 我整个人都晕乎乎的,我这辈子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得到1000万投资的这一天 ,即是小黄车共享单车商业雏形的开始 ,也是戴威被资本侵蚀的开始。

随后,戴威在朱啸虎的授意下,在北京200多个学校推行ofo共享单车。

至此, 北京校园内到处都是小黄车的身影 ,每天使用小黄车的总人数达到了50万人次,总用户也达到了180万人。

3个月内达到几十万、上百万数据的背后 ,1000万资本也在被快速消耗殆尽 ,戴威手里又没钱了。

与此同时, ofo共享单车的死敌摩拜单车却在快速占领城市市场, 双方即将展开一场你死我活得终极较量。

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上市,它打着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口号,在上海投入运行。

同一年9月份, 摩拜单车获得资金支持 ,得以打入北京市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摩拜单车,朱啸虎却说: “低成本才是王道,我们认为,90天共享单车之战就会结束”。

如朱啸虎所言,小黄车的建造成本确实更低, 它采用的是充气轮胎、传统链条 ,建造一辆车仅需要500元。

而摩拜单车在车内加入了 物联网芯片与GPS 来提高识别度;使用无需充气垫防爆实心轮胎、用轴承传动代替了传统的链条传动等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为了减少人工成本, 还加入了小型太阳能充电功能 ,仅一辆车的建造成本就高达2000元。

它们的建造工艺及成本就已经决定了所要面向的群体,小黄车更适合经济能力弱一些的学生群体, 摩拜单车则以外观、性能深得都市白领的欢心。

其实,戴威对小黄车一直有明确的定位: 解决学生在校园里的出行问题。

为此,他曾据理力争,不肯向资本低头。

那时小黄车在北京高校快速扩张,而戴威又缺钱时, 朱啸虎带他认识了腾讯投资部的夏尧。

会谈时, 夏尧 提出可以给小黄车投资,但是他提了一个要求 :“小黄车必须走进城市。”

戴威顾虑很大,他认为城市发展可能会脱离创办小黄车的初衷,于是一口回绝了夏尧。

当时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巨大 ,戴威身后还有经纬资本在追着投资 ,他不差夏尧一个投资人。

可是,当摩拜单车入驻北京,迅速抢占北京市场后, 戴威感受到了威胁。

当初他创办小黄车的初心也在利益面前悄然发生了变化。

戴威紧紧抓住朱啸虎这根稻草不肯松手 ,对方能看到小黄车的价值自然多加相帮。

朱啸虎帮助小黄车拉拢了王刚、真格资金等投资,同时亲自在公众场合鼓吹共享单车的发展风口已经来到, 他俨然成了小黄车的形象代言人。

此时,不仅小黄车开始把发展重心转向城市,戴威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他的成功太过突然 ,根本没有经历过职场的磨炼就直接进入商场。

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戴威凭感觉做事的方式只会有两个结局。

一是,成为一个玩弄资本的企业家;

二是,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被资本巨头秒成碎末。

他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在最终结局产生前,戴威首先会被鼓动人心的资本家洗脑。

小黄车创始团队的秦淮说: “戴威创业后果然跟之前不一样了,说话净整些高级词汇”。

2016年的下半年,戴威尽可能利用与投资人交流的机会,学习他们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在某次与投资人开过会后, 他的变化被小黄车创始团队的其他人清晰地认知到。

那天,戴威格外兴奋,他拉着创始团队的伙伴,谈论了一堆高深的名词,例如“ 规模效应、引爆、占领用户心智……” 等等。

创始团队的伙伴却从中感觉到了他的焦虑,戴威从摩拜单车占据北京市场后就有了焦虑情绪, 他认为是自己的过失才导致小黄车落后于摩拜单车。

所以他迫切地想要变得成熟、变得“深谋远虑”,带着小黄车创造更多的财富。

此时,渴望成长的戴威怎么也不会想到, 未来小黄车将达到一个他不敢想象的高度 ,但他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时也,命也,一切皆有因果。

在戴威拒绝夏尧的一个月后, 夏尧带着腾讯的资金转投了摩拜单车 ,紧接着又为摩拜再次进行了2轮融资。

但是此时的戴威经历了一次“错过”后, 变得格外想要证明自己。

“把这件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此后,小黄车与摩拜单车展开拉锯战,朱啸虎在9个月内战胜摩拜的豪言壮语没有得以实现。

他明白继续与摩拜打价格战,吃亏的会是小黄车,于是给了戴威一句忠告:“ 唯有两家合并才能盈利,你们讲和吧”。

但是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戴威怎么可能会先一步服软,他第一次驳回了朱啸虎的意见: “资本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性和决心”。

在朱啸虎眼里,挣钱才是王道,那些兄弟情都是假的。

他毫不犹豫得见好就收, 把小黄车的股份出手 ,拿到30亿美金后,把剩下的烂摊子扔给了戴威。

戴威是幸运的, 他没被朱啸虎的一顿操作搞死, 反而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滴滴的创始人程维。

对戴威来说,程维的救急是雪中送炭的恩情。

他还是太嫩了,商人眼里哪来的温情, 不过是有利可图。

程维看中的是小黄车可以弥补滴滴打车所不能涉及到的“最后一公里”。

在程维的帮助下 ,小黄车背后有了滴滴、小米、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云璟资本的支持;

而此时摩拜单车比之小黄车略胜一筹 ,身后背靠腾讯、红杉资本的大树,还有携程、华住酒店等的投资。

双方都想要依靠背后的资本取胜,不断推出1元骑,免费骑的活动。

在拉锯的高峰期 ,每天都能烧掉4000万的骑行红包。

另外,戴威还斥巨资1000万请当红明星代言,在各大地铁站公交站投放广告为小黄车造势。

摩拜单车能坚持下去, 除了它身后实力雄厚的资本外 ,还有单车本身强大的性能做支持。

但是小黄车单车制作粗糙,充气式轮胎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就会坏掉,采用的都是传统机械密码锁车方式, 经常出现被盗或者恶意破坏的事情 ,而平台很难察觉到。

整体而言,小黄车使用寿命较短,它快速扩张的同时,每天几乎要报废500辆单车,有小黄车的城市就会有一个堆满共享单车的垃圾场。

小黄车的弊端,戴威不是不知道, 但他选择采取更为暴力的扩张手段掩盖弊端。

而扩张背后又需要大量资金来填补窟窿,2016-2017年,滴滴前后3次投资小黄车。

对小黄车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滴滴对小黄车也算是真爱 ,程维还把自己身后的最大金主——软银资本孙正义介绍给戴威。

约见之后,孙正义当即同意投资给小黄车18亿美元。

但是他提出了3个条件, 一是小黄车要把日订单量提高到3000万单;二是要强化小黄车内部团队建设;三是软银对小黄车展开审查,合格即软银的投资到账。

听到软银资本要投资的消息, 整个小黄车公司沸腾了, 就连戴威也认为在小黄车与摩拜单车的大战中小黄车即将取得胜利。

他直接忽略了孙正义提出的3个要求,对胜利胸有成竹。

可是,就小黄车的情况而言, 3个要求一个也达不到。

但是戴威脑子只有胜利, 他按照15亿美元的资金进行市场布局 ,先是把小黄车账面上还剩的10亿全都投入到购买单车、寻找运营商上面。

巅峰时刻,小黄车的日订单量可突破到3000万。

而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也达到人生的巅峰, 他进入了福布斯30岁以下杰出人物榜 ,成了与马云做朋友,与法国总统谈天说地的成功人士。

但是在这浮华名声的背后,潜藏着危机,一触即破碎。

另一面, 为应对软银资本对小黄车的调查 ,滴滴派出50名高管进入小黄车,帮助搭建管理框架。

滴滴一方面对软银说: “小黄车内部腐败,不能投资”, 一面利用滴滴入驻在小黄车的财务总监、高级副总裁等人架空戴威。

起初为了15亿美元的投资,戴威忍下了。

而在他动用了账面押金后也没有办法让软银资本投资后,他直接把滴滴的员工赶出了小黄车公司。

小黄车公司的员工说 :“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了之前许多与滴滴没关系的同事离职了”。

此时戴威才真正认清被自己当做老大哥的程维。

戴威艰难地维持小黄车的运行,拆东墙补西墙, 窟窿却越堵越大。

在融资停摆9个月后, 他把小黄车全部抵押给阿里获得17.7亿人民币, 以期在与滴滴的博弈取胜。

戴威还是天真,阿里旗下有哈罗单车,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帮助小黄车渡过难关。

盖在小黄车身上的遮羞布终究被揭露人前 ,《财新周刊》发表了一篇小黄车财务状况的文章。

“小黄车欠供应商12亿元,押金总额为35亿,但是账面上能动用的资金仅剩3.5亿人民币”。

消息一经发出,供应商上门讨债, 用户围堵在小黄车公司楼下要求退押金 ,戴威成了丧家之犬。

造成这样的结局是迟早的事,小黄车的公司运作更像是一个大学学生会,而不是一个运作清晰、规范严格的企业。

小黄车公司内联合创始人挪用公司100多万买一辆特斯拉;稍微有权的人也会用公款炒股票。

包括戴威自己也是拎不清的人 ,他在资金短缺时还花费1400万发射了一颗卫星;

公司年会上,他随手送出几十万的牧马人以及300万的期权。

他眼高手低, 只逐利而不知道内部牢靠才是硬道理。

小黄车最终宣告破产 ,戴威本人被国家拉入失信名单 ,被1600万小黄车用户追债,实属咎由自取。

若戴威坚持本心, 小黄车或许发展的势头不会太好 ,或许与摩拜单车合并,但用户的利益不会受损。

说到底,还是他利欲熏心,害人害己。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