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市场钱多会怎样

市场钱多会怎样

市场上的现金流多了,为什么反而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通胀是这几年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2011年的物价又开始高涨,从而引起人们再度关注。当然,学界对通胀的讨论自然就多起来,从而就出现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结构性通胀”等类别的通胀。

实际上,通胀没有那么多的类别。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物价暴涨暴跌带来祸害时,人们会谴责人性的贪婪。或者,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咎于成本的推动。事实上,这背后都是货币在起风做浪。费雪在1911年说过,“不可兑现的纸币几乎总是成为使用它的那个国家的一个祸根”。

物价上涨,一定是“钱多”了。当然,这个“钱多”并不是指财富增加了,而是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我查阅了关于金本位的资料,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到,“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度的好处,就是约束当局滥发货币。这种金本位崩溃了,当局滥发货币的欲望就无法控制。只要开印钞机,货币就滚滚而来。就这样,所谓的货币就是一张欠条而已。市场这种“欠条”越多,那么就越贬值。只要这个地方的“欠条”过多,物价就必然要上涨。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没有过多的话,那么过多货币追逐房子,必然导致其它产品追逐的货币出现相对过少。道理很简单,流通货币数量保持不变,资产等东西价格上涨了,购买这类东西付出货币就要增加,那么剩下购买其它东西的货币就变少了。其它东西数量保持不变,货币减少了,必然就会便宜,即使名义价格暂时保持不变,但是实际价格也降下来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的看法,“这几年这个热、那个热的,讲到底都是因为货币热。”

美国滥发货币,但是本国却没有发生通胀,这和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是否矛盾?尽管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这些货币往往都不在本国,自然不会对本国的物价造成冲击。因此,就有了美国滥发货币,全球通胀的说法。美国印钱购物,本质就是在透支美元的品牌而已。毕竟,大家现在还是相信美元,愿意持有美国的货币,这是一个国家的信用。要是有一天,人们都不相信美元了,美国就无法通过印钱购物了。当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元这个地位仍然是存在的。不过,这种做法也就是对未来的透支,子孙后代可能需要尝试这些债务。

其实,中国当前通胀现象,这是09年以来的刺激经济有关。2009年,CPI还是处于负值,但是我在2009年7月份就写一篇《通胀已经归来》的文章。当时,我在文章说到,“通胀什么时候归来?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是我的看法就是,通胀已经归来。通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整个社会财富没有增加,货币增加的话,就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市场上商品没有增加,货币过多的话,实际购买力一定会下降。相关的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投放持续加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约7.37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度设定的“全年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半年新增贷款比全年预定目标超额放贷47.4%。”“因此,我们应该相信通胀已经归来。我希望能够尽快治理通胀,严格控制信贷,而不是盲目乐观相信通胀还遥远。否则,到时就要为治理新的一论通胀而付出沉重代价。”

再说到通胀问题,谁在制造通货膨胀?《货币生产的伦理》内容介绍时有一段话,“控制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货币当局宣称的政策目标之一。然而事实是,通货膨胀有利于新增货币的第一个拥有者——货币的生产者,在现今的货币银行体制下,也就是各国央行及其;其代价则是损害经济体中其他民众的利益。”

以哈耶克为代表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使得可以利用这种垄断权不断的制造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如果让自由竞争的各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由于他们会关心自己所发行的货币的币值稳定,可以避免过量的货币发行,所以货币的发行权到底应该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还是私人银行手中。”

因此,所谓的通胀,就是当局制造的。动不动就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这不能帮助本国经济走出危机,反而制造了严重的通胀。

钱多了也会惹麻烦?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讲就是钱太多了,乍听,是件好事,钱多了还不好吗?俗话说,物极必反,金钱也是一个道理, 虽然有钱是好事,但是太多了,也会带来危机。比如说现在市场上只有价值10元的商品,按道理国家只发10元的钞票就足够了,但是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市场上有20元的钞票,如果大家用这20元买了10元的东西,结果原本值10元的东西就价值20元了。

通常意义的“流动性( Liquidity )”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即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流动性过剩词,是指市场上的钱太多,大大超过了长期资本的数量,至于多到多少才算“过剩”,似乎并无统一的定论。

现在研究者对“流动性过剩”的识别,大多是从结果和原因来判断:“流动性过剩”的结果是资产市场泡沫严重,具体说就是股价、房价虚高;“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一般则归结为货币升值预期下的外汇涌入,为控制汇价导致央行大量投放货币,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

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ForeignTrade Surplus),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流动性过剩”有时被称为“资金周转过渡”。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富人获得 社会 财富的比重将更高一层,而穷人则只能获得“做大的蛋糕的更小份额”,而富人的消费倾向很低(因为相对穷人,该买的都买了),让富人获得了更多蛋糕,他们却不会拿来消费。

为了追求保值增值,他们只好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根据上面的论述,这会使得投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速度,最终会形成全 社会 性的生产过剩,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经济萧条或者“经济危机”。

提起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大家应该都深有感触,而这场危机的源头,正是流动性过剩。当前,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个重 要特征。流动性过剩可由多个原因导致。

一方面包括了中央银行实行打张性货币政策(一般手段包括调降准备金率和利率,回购国债以放人资金到市场)经济周期的变化,汇率制度的缺陷,热钱(又称投机性短期资金)大量涌入等。

这些因素皆可大大提高资金流动性,当流动过度时,便会引起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 流动性过剩也可理解为伴随通货膨胀或者源于通货膨胀,即部分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也可能引起流动性过剩。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看,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

按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必须增加货币发行。与此相关的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国外资本的流入显著增加。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10 663亿美元。

而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就需要发行货币超过8万亿元,这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内部原因。从外部原因来看,美国“9. 11”事件以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一度普遍实行低利率政策,导致各主要货币的流动性急剧增长,出现了全球流动性过剩。

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诱导下,大量资金从美国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外部原因。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隐患,是影响金融稳定的核心因素。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股市波动,这些都与流动性过剩密切相关。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外商投资不断加大,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大量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的流动性过剩。而这些多余的资金,必然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

所谓经济过热,是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资源供给不成比例。当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资源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原材料因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物价上涨,可以理解为商业投资加大导致了商品生产增多,从而使得生产商品的资源供货短缺,并带来原料资源的物价上涨,也就使生产成本提高,这样一来,成本的提高自然也就带来物价的全面上涨。

同时,在一定时期内,如果 社会 的需求总量不变,长时间的生产过剩,商品卖不出,投资没有回报,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股票价格和不动产价格急剧上升,但物价指数却相当平稳,因而没有提高利率,紧缩银根。泡沫破裂后,日本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市场的过度发展激活了处于冬眠状态的沉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也重返流通领域去追逐商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前兆,从流动性过剩到通货膨胀只有一步之遥。流动性过剩不仅能够造成国家的经济危机,甚至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这一点,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股票市场,我们提到流动性就整个市场而言是指参与交易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即已购买了股票的资金,也就是总流通市值,以及场外资金,就是还在股票账户里准备随时入场的资金。

如果在股票供给不变或交易资金增长速度快于股票供给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即便公司盈利不变,也会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这是很简单的需求供给关系。但这种股价上涨是有限度的,受过多或叫过剩的资金追捧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没有业绩支撑,终难持久,这种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

针对股票投资的个股而言,流动性是指股票买卖活动的难易,也就是说我买了这只股票后是否容易卖出,我们常说这只股票流动性很差,就是指很难按理想价格卖出,所以流动性差的股票多是小盘股或高度控盘的股票,是不适合大资金运作的,即便买完之后股价涨上去了,但卖不掉。

对于大资金风险更大,所以他们更愿意在流动性很好的大盘股里运作,那里交投活跃,大量买卖也不会引起股价明显变动。不过中小投资者就自由很多了,由于资金量少,可以有很多选择。

货币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代替 社会 发行的-部分人对另一部分 人的负债。信用货币表明了一种债权债务 关系,而流通纸币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债券。当存在流动性过剩时,货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这表明,持有货币的债权人希望尽快把货币与其他商品交换,实现自己的债权。由于所有的债权人都希望用货币换回其他商品,货币就出现了贬值的压力。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货币贬值压力越大。这时,如果货币持有人手中的债券无法得到等值的偿还,就会发生抢购风潮,物价飞涨,整个 社会 就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过多对于经济的危害

货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纸币发行的多少并不是可以被任意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它必须要遵循的标准,货币的需求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货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即社会中的商品总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当然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大。

而它又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周转次数越多,流通速度也就越块,而如果所发行的纸币超过了实际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所谓的通货膨胀。

扩展资料: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2、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3、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4、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5、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