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韩国股票的网站

韩国股票的网站

整个韩国股票的行情,英为财情上全都有:韩国股市行情,包括每一只股票。

如果要深入了解韩国整个市场包括股市指数的话,可以查看韩国金融市场

提到韩国股市,目前代表性的指数即KOSPI指数,其囊括了相当于韩国主板市场的KOSPI市场的所有上市公司,类似于中国上证指数的地位,是韩国市场走势 的标杆。首个韩国全国性指数诞生于1964年,当时只有17支成分股,此后,在1979年,重新编制成为KCSPI指数,那时已经包括了35支成分股,而 如今,作为市值权重的指数,KOSPI于1983年诞生。

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

2021年,尽管韩国央行连续两次加息,利率拉升了075%,仍未能阻止韩元对美元的暴跌:根据IMF数据,2021年,韩元对美元暴跌了94%,越是接近2021年末,下跌的趋势越疯狂。

受到韩元暴跌的影响,外资纷纷逃离韩国,2021年,韩国净流出了210亿美元的外资;这些外资,或者外逃回美国本土,或者出走到经济更为稳定强大的区域(如中国、日本)。

同时,外资逃离,也让韩国股市KOSPI指数,在2021下半年(6月-12月)连跌了12%。

而韩元暴跌的原因,与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放出要缩减购债规模和加息有关

截止到2021年12月,美联储已经开始执行缩减购债的政策,每月减少购债150亿美元;加息行动,也很有可能提前到来;最近,美联储强硬表态,最早于2022年3月份加息。

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收缩政策,刺激了韩国外资外逃的冲动。

随着外资的大量外逃,韩国央行有意第三次加息,以对冲美联储3月份的第一次加息,让美元留在韩国,避免1997“韩元暴跌、韩国经济崩溃”的历史悲剧重演。

1997年,韩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韩元对美元一度暴跌42%,引发国内股市、房市全面崩溃,韩国KOSPI一年之内,跌了65%。

韩国企业,更因为还不起巨额美元外债,而大面积破产;根据《1997-亚洲金融见闻》的说法,韩国算得上的财阀,30家破产了15家。

无奈之下,韩国只好向IMF和华尔街求助;IMF和华尔街趁机狮子大张口,向韩国开出了苛刻的条件,抄底了相当之多的韩国优质资产。

如:价值60亿美元的韩国大宇集团汽车制造业务,被通用4亿美元拿下;摩托罗拉取得韩国电信巨头Appeal的全部股权;韩国银行更是全面被华尔街控制,韩国八大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如下:

韩国国民银行为77%,韩国外换银行为74%,韩亚银行为74%,新韩银行为63%,友利银行为12%,韩国第一银行为51%。

原本的韩国第二大银行——韩国韩美银行,直接更名为“花旗银行(韩国)”。

至于,韩国巨无霸财阀-三星,被欧美资本控股,就更众人皆知了。

总之,一场1997亚洲金融危机,将韩国从汉江奇迹(1961年起)起家积累的家底,一网打尽;韩国从此彻底成为华尔街的打工仔,大部分企业利润,流向了欧美人的腰包。

因此,韩国人绝不愿意再来一场“1997亚洲金融危机”。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实证分析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政府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政府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如何查看韩国个股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来看,它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即价格发现和增加市场流动性;从微观市场层面上来看,股指期货又具有三种功能: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其他功能都是由它们衍生而来的。我们通过对比先行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研究: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运行特征和价格反映机制;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波动性特征和信息反映特征;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是否影响指数期货正常功能。在定量研究的对比对象选择上,考虑到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以及地区因素,我们采用了如下表所示的选择对象,根据不同的研究项目,适当选取了对象数据的长度和范围。

表1 研究对象选择

一、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运行特征和价格反映机制

1敝甘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运行特征

在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第一个股价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合约。同年4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历史上最成功、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合约——S&P500股价指数合约。然而,1983年下半年,美国股市新股和高科技股价格暴跌。1988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板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东证股票指数期货和日经225指数期货。 1990年1月,日本股市转入大熊市,一年半内跌幅超过60%。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87年10月,港股出现大型股灾。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些学者也认为是新加坡及泰国提前推出股指期货的原因。这些事件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但是,通过图表初步分析,我们得到:从长期角度来看,指数期货的推出并不能改变现货市场指数的中长期走势,决定指数中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基本面。

图1 指数走势

股指期货的推出,从长期方面来讲,对于现货指数的走势和波动影响很小,现货指数的走势更取决于其基本面;从短期方面来讲,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推出股指期货,对于现货指数的走势和波动有一定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来分析。

惫芍钙诨鹾拖只踔甘的价格反映机制

我们研究了成熟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之间的价格反映机制。数据对象分别为S&P500指数及其期货、香港恒生指数及其期货、韩国KOSPI200指数及其期货和台湾加权指数及其期货,数据时间尺度为2004年8月到2006年9月。对于相应的指数和期货品种价格,本报告分别建立了VECM模型并作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2 单位根检验、自回归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在90%置信水平下,S&P500和KOSPI200拒绝期货不为指数的影响因素的零假设,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领先关系。我们给出了期货市场成熟阶段现货指数价格和股指期货价格的领先关系图。

图2 期货市场成熟阶段现货指数价格与股指期货价格领先关系

成熟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基本上都发挥了定价优势,但是定价的效率更多地依靠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和交易的流动性。在投资结构中机构投资比例越高和市场流动性越强的市场(S&P500和KOSPI200),股指期货所能发挥的效力越强。因此,为了让即将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能更好地起到其作用,应该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完善信用交易机制,进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倍韵只跏谐⊥蹲首式鸬挠跋

短期来看,由于指数期货具有便利的指数化投资功能,对于股市投资资金有一定的分流作用,尤其是重视指数化投资的基金及部分机构投资者。但是长期角度,指数期货的推出只会促进股市交易的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从而使股市更加健康发展。

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推出股指期货后,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了较大提高,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作用。 Jegadeesh等(1993)则研究了S&P500指数期货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他们以价差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他们有两个假设:一是当有信息的投资者前往期货市场交易时,市场创造者处于信息劣势,所以股票价差扩大,流动性较差;二是期货发挥避险作用,市场创造者可以利用期货部位调节存货部位,股票价差缩小,所以流动性较好。实证结果发现,S&P500股票的平均价差显著增加。李存修等学者(1998)以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为例,研究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成交量的影响。他们以周转率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他们认为,指数期货的上市可能有三点影响:一是期货杠杆程度高,吸引以投机为目的的交易,股市的信用交易或许会因指数期货的出现而发生移转;二是指数期货提供了避险工具,提高了投资意愿而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三是指数期货有价格揭示的功用,吸引了套利交易。恒指期货上市后,成份股及非成份股的周转率都增加80%以上,可见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加,支持期货与现货之成交量呈净互补关系。

由于套利机会的产生,股指期货的交易者的结构会产生变化,市场上除了投机者、避险者外,套利及程序交易会更加盛行。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设备及信息来源,更能发挥所长,故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由资源较为丰富的法人机构所取代,而国外资金也因为有了避险以改变组合配置的工具,增加了投资该市场的兴趣,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该市场。因此,机构投资者投资比重将会提升。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选股策略侧重于基本面及整体态势,常常会依个股所占权重来决定持股结构,而股价指数所包含的成份股理所当然地成为选股的标的。基金经理人的业绩考评也以领先大盘的表现为主要指标。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在使投资策略工具多元化的同时,选择股指期货成份股与选择非成份股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研究表明,股价指数成份股有较高的流动性及报酬率。

综合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投资资金可能会发生如下的变化:(1)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资金比例会上升,股指期货的市场会逐步扩大;(2)涉及到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的程序化套利交易将会吸引一部分资金分流;(3)从长期来看,两个市场都会吸引资金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两个市场的交易量可能会呈现净互补关系;(4)股指期货对于相应指数的包含股票价格波动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5)股票市场投资资金可能会向指数中的权重股倾斜。

二、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波动性变化和信息反映特征

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等市场功能。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因素,股指期货的投机便利性会催发活跃的投机行为,使得股指期货的价格在短期内会偏离它的理论定价;但是市场套利行为的发生,从理论上又将促使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走势趋于一致(这导致股指期货价格走势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预示股价走势的作用)。于是,投机活动所带来的足够多的交易对手,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走势的基本吻合,就保证了套期保值交易能够顺利实现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的精确对冲,从而能起到转移现货价格风险的作用。

本报告采用了一定的模型来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波动率变化以及信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结构变化。

1辈捎玫难芯糠椒

GARCH模型在描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它能描述出收益率波动聚类以及时变的特征,考虑到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反应不对称的事实,所以非对称GARCH模型成为了必然选择。为了量化研究指数期货能带给现货指数的这种波动性影响特征,我们采用了Glosten,Jagannathan与Runkle(1993)引入的GJR-GARCH(1,1,1)模型,该模型表述如下:

2笔抵ぱ芯拷峁

我们取股指期货上市前后500个交易日对数收益率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于特定时间段的对数收益率情况建模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S&P500指数:波动率变化不明显。从GJR模型和诊断检验结果可以分析出:(1)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降低了;(2)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稍微得到了加强;(3)在一定程度上,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得到了降低,但是无论是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该参数的估计检验都不是很显著。利空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影响的参数估计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卖空机制(“提价交易规则”和“购券归还规则”)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股价的加速下跌,而且也禁止了卖空者操纵股票价格。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投资者在市场上能通过对冲操作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程度,从而减少了恐慌性抛盘的出现。

香港恒生指数:1987年全球股灾造成了较大影响。可能是1987年全球股灾对于恒生指数影响太大(资金的强行撤出导致大量的恐慌性抛盘),我们发现此时在难以量化估计这种冲击强度的情况下,我们的模型对于利空信息的影响变化并不太适用。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模型显示在股指期货推出后,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了,利好信息对于市场的波动影响得到了加强,这点倒是与S&P500指数较为类似。

韩国KOSPI200指数:波动率增强,系统性风险并没有有效释放。(1)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变强了,这点倒是与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太一样;(2)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增强;(3)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得到了降低。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增强表明市场的系统风险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的引入而得到有效的释放。

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波动率变化不明显,系统性风险并没有有效释放。(1)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变强了,这点与韩国市场的情况相似;(2)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3)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却不断增强。这些情况倒是与这段时间内的两岸政治关系演化比较密切,股市不断受到政治上带来的利空消息冲击的具体情况比较相符。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说明利好信息对于市场的平抑作用受到了减弱,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增强表明市场的系统风险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的引入而得到有效的释放。

图3 指数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反应

3弊芙

通过对于上述四个市场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1)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能对现货指数的中长期走势造成多大影响,现货指数主要还是决定于经济、政治和资金等基本面的情况。

(2)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指数的总体波动率受到的影响有限,但是信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却在结构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3)股指期货推出后,从政治和经济都比较稳定的市场来看:以往信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会减弱,利好信息对于系统风险的平抑作用会增强,而利空消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时候的影响

从国外研究者对借券卖空机制与股指期货定价关系的实证分析来看,基本上由两种观点。一种是缺乏借券卖空机制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JosephWFung(1999)的研究显示,香港股市从1994年开放17只成份股卖空限制,到1996年取消成份股卖空限制后,股指期货错误定价的幅度和次数均明显减少。另一种观点是缺乏借券卖空机制不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如Neal(1999)的分析结果表明缺乏卖空机制不是影响股指期货错误定价的主要因素。Gerald DGay(1999)对韩国市场的分析表明:韩国市场在1996年引进卖空机制后,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反而更严重。另外,对于德国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昂贵而有限制的卖空机制和在德国期货交易市场计算机交易系统使得股指期货在第一年期间令人惊讶的没有错误定价,其年度错误定价比例低于05%。

表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和借券卖空机制设立情况

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信用交易的功能是中性的,不会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也不会造成期指与股指的偏离;当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事先拥有大量股票头寸时,信用交易对套利交易没有影响。我们选取第二部分中的模型,对韩国KOSPI200指数在期货上市前、期货上市到信用交易开始和信用交易后的数据(数据长度分别为100个交易日)分别作了分析。

1焙国市场

我们选取第二部分中的模型,对韩国KOSPI200指数在期货上市前(Stage 1)、期货上市到信用交易开始(Stage 2)和信用交易后的数据(Stage 3)分别作了分析(数据长度分别为100个交易日)。

从数据统计方面来看,信用交易机制推出后反而增大了现货指数的波动率,而且使得日对数收益率更加偏离于正态分布。我们分别建立了KOSPI200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GJR-GARCH (1,1,1)模型,通过对比模型的参数及残差诊断的检验结果来分析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对条件波动是否有不同的影响。

韩国市场在引入股指期货后,在缺乏信用交易机制的情况下:(1)短时间内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了;(2)短时间内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了;(3)短时间内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增强。在引入信用交易机制后:(1)短时间内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进一步减弱;(2)短时间内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仍不断增强。

图4 KOSPI200指数期货和信用机制推出后现货市场反应

2痹谌狈π庞没制下推出沪深300指数可能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国内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在中长期层面上对现货指数的波动率的影响应该不大,现货指数的走势和波动情况受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决定性影响。为了估计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指数的中短期影响,我们对比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对沪深300指数作了波动率分析。三个指数的数据长度不一样,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将后两个指数看作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和中期近似。

我们建立了沪深指数、深证10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GJR-GARCH(1,1,1)模型,来检验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指数的条件波动是否有不同的影响。从中短期来看,信息对于现货指数波动率的影响结构并不是很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国内目前市场的单边效应比较显著,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很明显,而利空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与我们所研究的市场都有比较大的区别。而在短期来看,目前信息对于沪深300指数波动率的影响的结构跟韩国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的情形比较类似。

图5 信息对于Hs300、Sh180和Sz100指数波动率的影响

考虑到目前国内股市的投资主体结构,在市场缺乏有效的信用交易机制情况下,我们估计,股指期货推出后,利空信息在短期内(1至2年)对于现货指数波动率的影响会比较显著,利好信息的影响将会下降。如果信用交易机制与股指期货同期或者近期推出,二者造成的现货指数波动率影响的信息结构变化作用可能会叠加。也就是说,利空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可能会同步或者被进一步放大,而利好信息的作用则可能会被限制。当然,信用交易机制和股指期货的内容设计变得非常关键:考虑到目前国内资金并不能自由流通世界市场,所以重点在于如何建立有效防止投机和操纵股票价格的的信用交易机制设计,以及如何建立有效抑制投机资金规模的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将是新的产品和新交易机制推出的必要考虑因素。

天tian狼50欢迎

韩国最新富豪排行榜名单公布,韩国最有钱的富豪是谁?有何背景?

查看韩国的实时股市行情,只有以下两个途径:

1、个人写一份申请,并将申请寄至全球证关交易协会在中国的代理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全球证券交易协会办公室),一个月内他们进行审核,审核成功后他们会向您发送一个回执单(里面需要填写您的个人详细资料以及你需要支付的相关费用),您填好回执单后须再寄回并将相关的费用汇至该回执单中提供的银行账号中,交易协会收到您的回执以及汇款后,会给你邮寄一套软件以及一个会员账号(需要每年续费,各国行情的费用不一样),这样您才能真正看到实时行情。

2、日本、韩国的交易所网站上有相关的行情软件下载,也可直接去下载软件(最好能看懂日文和韩文),然后向当国交易所跨国汇去相关款项,他们就会给您提供会员用户名及登陆密码(也需要每年续费),这样才能看到实时行情。

请教关于韩币的汇率走势

这个故事是福布斯 2021 年韩国富豪报道的一部分。围绕韩国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为其股市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其最富有人群的财富。该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复苏之一,第一季度 GDP 增长 16%,超过大流行前的水平,消费、出口和投资均出现反弹。自 11 个月前我们上次衡量财富以来,基准 Kospi 指数上涨了 47%,使 50 位富豪的集体财富增加了 40% 以上,达到 1560 亿美元。

在创纪录地增加了 46 位亿万富翁的一年中,去年重新上榜的 45 位富豪中,除了一位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获得了收益。百分比涨幅最大的是 Bom Kim,他的在线零售商 Coupang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型上市后,他的财富增加了六倍,达到 64 亿美元。通常与亚马逊相比,Coupang 筹集了 46 亿美元,这是自阿里巴巴以来外国公司在美国的最大 IPO。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最高层发生了变化。 三星帝国第二代掌门人、长期排名第一的李健熙去年 10 月去世,享年 78 岁,留下巨额财富分配给他的继承人。 新的第一名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这是该榜单自 2005 年推出以来的首位。 Celltrion 的联合创始人、制药巨头 Seo Jung-jin 以 125 亿美元的身价位居榜首,这要归功于该公司的销售额增加生物类似药。

紧随 Seo 的是 Lee 的独子 Jay Y Lee,他继承了已故父亲的部分遗产后,以 124 亿美元的身价升至第二位。他的母亲Hong Ra-hee继承了她已故丈夫最大的一部分财富,现在以71亿美元的身价排在第六位。已故族长的女儿李宝珍和李瑞贤也受益于他们的遗产,分别升至第9位和第11位。

他们是今年财富增加一倍多的六人之一。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包括网络游戏公司 Smilegate 的科技大亨权赫彬和互联网巨头 Kakao 的金范秀。服装制造商 Kim Chang-soo 是去年的新秀,在其 F&F 的股价因进军中国市场而飙升之后,他的排名上升了 17 位至第 32 位。该排行榜有两位新人:由于去年备受期待的首尔首次公开募股,Hybe(前身为 Big Hit Entertainment)的 Bang Shi-hyuk 以 27 亿美元位列第 16 位。 Bang 是 K-pop 天才 BTS 的幕后策划者,在宣布收购代表美国流行歌星贾斯汀·比伯 (Justin Bieber) 和爱莉安娜·格兰德 (Ariana Grande) 的伊萨卡控股公司 (Ithaca Holdings) 后,他的财富在 4 月份飙升。新人 Gim Seong-gon 是韩国第一位绿色能源亿万富翁,其风塔制造商 CS Wind 受益于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动。在这三名归国者中,IS Dongseo 的权赫云(Kwon Hyuk-woon)在中断三年后重新上榜。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豪华住宅建筑商 IS Dongseo 的利润几乎翻了一番。上榜的门槛从去年的 61 亿美元上升至 94 亿美元。五人从名单上掉线,包括制药商韩美制药的林成基,他于 8 月去世;在最终确定净资产之前,他的遗产还没有得到解决。

韩元汇率走势分析及预测

韩元兑美元在过去三年已上涨逾30%。去年初还保持在接近1200的较理想价位,其后便不断攀升并接连突破韩国金融当局设定的心理防线,去年一年升值超过15%。今年以来韩元对美元汇率涨势不减,两个月内又上涨了35%左右,成为对美元汇率上涨最快的货币之一。2月23日,韩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99810:1,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首度突破千元关口。3月10日韩元对美元汇率更是突破990:1大关,刷新了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韩国央行的紧急干预之下,11日,韩元对美元才又重回1000:1关口之上。但是,随着美元汇率的持续走强,韩元六月以来持续走软,韩元兑美元7月6日一度贬至1049价位,之前盘中曾经突破1055。

图表1:美元/韩元汇率走势图

一、 韩元下跌的原因分析

首先,国际油价上扬令韩国经济形势蒙上阴影。韩国所有的原油均仰赖进口,为全球第四大石油进口国。在高油价的影响下,韩国6月份消费者信心连续第3个月下降,再次显示个人支出疲软将继续拖累韩国经济。韩国统计办公室说,6月份消费者信心从5月份的992降至954,为1月份以来最低。读数低于100显示悲观者多于乐观者。韩元跌至6个月低点。消费者信心下滑可能促使决策者进一步采取措施,刺激国内支出。韩国政府正指望增加消费来维持经济增长,因油价处于纪录高位,影响全球需求。为了刺激国内支出,韩国政府已经下调销售税和所得税,并正在考虑引入额外预算。7月5日,韩国央行调降对2005年经济成长率的预估,由40%降至38%,并称是受到高油价冲击影响。

其次,经济增长的疲弱使利率维持在低位,美元和韩元的利差逐渐缩小,实际利率对比更是发生逆转。韩国央行自1999年5月起开始设定隔拆利率目标在此之前,该行通过控制M2货供额(流通货币+支票及银行活期存款帐户余额)来执行货币政策,以下为韩国央行变动隔夜拆借利率目标的历史(1百分点=100基点):

2004年11月11日 调降25个基点至325%

2004年 8月12日 调降25个基点至350%

2003年 7月10日 调降25个基点至375%

2003年 5月13日 调降25个基点至400%

2002年 5月 7日 调升25个基点至425%

2001年 9月19日 调降50个基点至400%

2001年 8月 9日 调降25个基点至450%

2001年 7月 5日 调降25个基点至475%

2001年 2月 8日 调降25个基点至500%

2000年10月 5日 调升25个基点至525%

2000年 2月10日 调升25个基点至500%

1999年 5月 6日 定在475%

韩国央行7月7日宣布将利率维持在纪录低点325%不变,以协助国内需求复苏。这样,从2004年11月到现在,韩国央行已8次维持利率不变;如果从美联储第一次加息的2004年6月算起,韩国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而美国利率整整调高了225个基点。实际利率的差异也最终发生了逆转(见图表3)。

第三,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淡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日元走软也是韩元走软的原因之一。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中国、日本和美国。其中,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韩元不仅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化的打压,也因为追随日元颓势而使得这一压力更为明显。日元兑美元近期连创低点,主要原因也是油价攀升至纪录高点,打压日本经济前景;当然其中又有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化的因素影响。

二、韩元汇率未来走势分析

1、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对韩元影响为-

韩国央行7月5日调降了2005年经济增长预估,由先前的40%降至38%,不过同时也调升对下半年的增长以及对民间消费的预测。韩国民间消费自2002年底消费者信贷泡沫破灭后便持续低迷,抑制了韩国经济复苏。韩国央行对经济的看法还是不如该国政府来得乐观,韩国政府7月初将2005年GDP增长预估自5%调降至约4%。2004年韩国的GDP增长率初值为46%,主要依赖出口跳升31%,弥补民间消费的减少05%。但是现在,由于出口冷却,而期待已久的国内支出复苏仍裹足不前,再加上油价居高不下,使今年的经济前景再遭调降。

2、韩国出口:增长放缓,对韩元影响为-

韩国2004年出口劲增31%,,在韩国消费支出不振之际,为韩国经济提供主要支撑,但韩国官方预估,今年出口增长率将缩减至12%,主要因为韩元汇率大幅升值,以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需求下滑。中国已成为亚洲名副其实的火车头,这是因为亚洲比其他任何地区更加依赖出口带动经济成长,而中国已成为亚洲众多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韩国和台湾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20%,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占其出口的13%。中国整体进口增长正在大幅放缓,给亚洲带来很大的压力, 巴克莱资本国际亚洲分析师毕比预计,中国进口总额今年将增长16%,而去年达36%左右之多。 他还预计,中国从亚洲其它地区进口增长大幅放缓,今年1-4月较上年同期仅有20%的增幅,几乎是去年同期年率增长速度的一半。

3、韩元利率走势:年内可能维持不变,对韩元影响为-

韩国央行总裁朴升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在货币政策控制上,我们会优先考虑经济复苏,而非房地产市场。”先前市场曾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恐将迫使央行升息。韩国经济仍然远远谈不上全面复苏,而出口景气趋缓及油价居高不下,更令情况雪上加霜,韩国第一季度经济较上年同期成长呈现近两年来最低。在这样的形势下,除非房地产价格失控,否则韩国利率在2005年剩余时间内很可能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准。韩国的经济相关部会7月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政府将在下半年维持目前的低利率政策,直到经济进一步显现持续复苏的迹象。而市场目前对年底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是375%,也就是还要加息2次。这就意味着,美元对韩元的名义利率优势将继续扩大。从通胀的情况看,韩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率为27%,跌至34个月最低点,主要因为食品价格及服务业费率下跌,5月为31%,以此计算,美元的实际利率在5月与韩元持平并略有超出后将继续拉大利差,利率的优势在下半年会越来越明显(见图表3)。

4、韩国汇率政策:希望韩元稳速下滑 ,对韩元影响为-

在今年6月之前,始终困扰韩国的是要面对不断升值的韩元,韩国政府计划今年用于稳定汇市的资金达219万亿韩元(约219亿美元)。1月和2月为打韩元升值防御战,韩国财务部已通过发行国债,筹资7万亿韩元(约70亿美元)。据估计,3月10日韩国金融当局为干预韩元升势,在外汇市场购进了40亿美元。由于美国高额的财政和贸易赤字,韩元对美元的升值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不过,韩元升值至千元关口的时间还是比韩国金融界的预计提早了一个季度。这与境外资金大量涌入韩国金融市场不无关系。海外投资者源源不断地到韩国股市投资,国际对冲基金进入韩国汇市开展套头交易,使得韩国外汇市场上韩元与美元的供求关系更加失衡。韩国业内人士对韩元不断升值忧心忡忡,一致认为强势韩元对韩国弊多利少。除了部分大企业,韩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称难以承受韩元不断升值带来的压力。

正是因为刚刚经历了痛苦的“抗升值战”,韩国对待韩元的此轮贬值倾向于欢迎。财政经济部一名高层官员近期表示,很难预测韩元在近来因油价高涨走贬后,下一步会何去何从,这反映出韩国决策者所面临的两难。韩元/美元在3月初触及七年高点后,已回落4%,为韩国出口竞争力提供一臂之力,但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却也形成进口油品支出大增的压力 韩国财政经济部国际金融局长权泰钧表示,”我们正密切监控国外汇市,不过很难预测韩元未来的走向。” “目前首要的政策目标是确保汇市稳定,当稳定性受到威胁时,政府将采取’缓和操作’。这番评论显示政府认为韩元的跌势还不太严重,不过因为油价仍在高档,所以希望韩元以非常稳定的速度下滑。此外,韩国央行总裁也表示,不预期韩元会过度贬值、韩国乐见韩元过度升值后出现回档修正、韩元贬值不太可能加重通胀压力,等等。

韩国市场对韩元最近的贬值也持肯定态度。Kospi指数7月涨至五年多来最高水平。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等外销类股上涨,显示韩元贬至六个月来谷底,令人看好企业利润会得到提振。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着对韩元有利的潜在因素,如:人民币可能升值、美联储加息步伐弱于预期、油价大幅回落,等等。但是目前看来这些因素要偏弱一些,且变数较大。

根据以上众多利空韩元的因素和少数利多韩元的因素,我们判断今后一段时间内韩元的走势可能会继续偏软,除了油价因素,还必须留意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元出现全球反弹之势的变数。一旦人民币升值,韩元、日元及台币等将跟着水涨船高。目前韩元已跌破1月10日的低点105365,正在测试1,055价位,除非有企业大举抛汇,否则短期内韩元即会试探1,060价位。

以上就是关于韩国股票的网站全部的内容,包括:韩国股票的网站、2022年韩国汇率还会再低吗、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