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范剑平水平怎么样

范剑平水平怎么样

在当前经济衰退时期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运用这些宏观经济政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直接有力、扩大内需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1月份以来,从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出台,越来越细化的调控举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抓住难得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积极财政政策释放能量 进入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的显著下滑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但不少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张性调控政策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后逐步回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说,16日公布的今年1至11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这一增速虽然比前十个月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处高位,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下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将逐渐显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面对国内外挑战,中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意味着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释放越来越多的能量。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具体则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可以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国家近期宣布将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发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积极信号。财政部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农村、住房、汽车、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消费。 明年1月,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适时出台,表明了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调整结构的重大契机。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立足当前的拉动投资,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而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扩大内需既是中国经济面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其背后是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重大转向。他预计,到2010年,随着拉动内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将初步形成,中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发展。 释放流动性、增信贷: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将中国经济比做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则在于促使“资金之水”流动起来。中央当前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措施,正是要将这“水”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堤坝”中释放出来。 从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中国正在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金融政策,通过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稳定增长,为经济航船提供广阔水域。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陷入衰退边缘,企业融资难成为全球问题。为解决流动性问题,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央行更是在3个月时间内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量的控制。 王庆认为,当前中国释放流动性的效果正在显现。根据央行11月份金融数据,11月份贷款出现同比大幅上涨。但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局面依然未能有效缓解,而银行惜贷现象仍然严重。相关迹象表明,资金之水虽然流进了商业银行,但仍未能很好地进入到企业生产中去。 基于此种状况,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对货币政策、信贷服务、资本市场、保险、融资渠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财税支持、改革风险等九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满足合理资金需求等两项内容位列众措施之首。 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这三十条意见是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其中提出的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M2最高增长目标,体现出当前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的特点。“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能够适时地扩大流动性、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对工业的增长,就业的保障和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此外,针对银行惜贷现象,金融三十条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张其佐说,这三十条意见还体现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另一特点,就是财政货币政策正在更好地与产业政策相配合协调。实现保增长的关键就是要保工业。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阶段,工业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至关重要,目前向企业倾斜的政策,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 “对银行来讲,保增长是一个大局,如果银行纯粹基于这种风险而畏缩不前的话,就会影响工业增长,从而使经济下滑的问题变得更严重,银行自身的存量贷款也会很受影响,最后受危害也自然包括银行业。所以对银行来讲,也需要扩大信贷投放,在经济保增长的同时,才能保住自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股市、楼市、车市:扩张调控政策工具促市场稳定发展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老百姓关心的股市、楼市、车市三大市场都受到了高度关注。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这三个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会议强调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将住房和汽车消费列为明年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 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则进一步明确将出台信贷政策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并支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 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三个市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将有效增强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稳定预期。而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更是为市场回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预计,明年二季度,政策对实体经济提振效果会逐渐露出端倪,基本面预期的企稳会逐步取代纯粹的情绪刺激,成为股市新的且强有力的提振动力。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基调更是为其走出低迷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人士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输血”,维持企业资金链不断裂,防止房价“超调”,早日稳定购房人的预期。而除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未来可以预见的降息可能节约房地产企业资金成本,这将成为稳定房价及购房人预期的重要条件。 另外,降息将带来购房成本下降,引发交易量持续回暖。数据显示,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次日,上海的日均预售套数比11月上升了35%,比10月份则是上升了56%。北京虽然受季节因素影响冬季售房量会下降,但12月份日均销售仅比11月份下降25%,比10月份仍然上涨20%。 已经构成居民一大消费点的汽车市场也有望在新一轮调控中受益。虽然受经济增速下降影响,在居民资产价格缩水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明年汽车业发展不容乐观。但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汽车业的利好因素。

记得采纳啊中 国

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香港商报报道权威经济专家普遍认为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弊大

于利从国际油价外贸外资股汇市以及相关行业等方面来分析美

伊战争必然对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果速战速决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速战速决不确定性因

素消除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都将恢复这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

如果战争延长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加大但是如果出现美

伊战争久拖不决油价的高企将拖累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向衰退美元将

更加疲弱国际资本将加速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国际资

本流入中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世界经济衰退无疑会对中国宏观

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抑制作用部分抵消了国

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利好作用

如果战争扩大化将造成更大的影响而且将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所副所长李向阳国家信息中心经

济专家范剑平博士说战争的直接损害是石油价格上涨但对出口股

16

市的影响有限对利用外资影响不大甚至有利好因素但美伊战争打

的就是经济战资源战战争的爆发将使中国在石油安全方面存在的诸

多问题凸现出来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分析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

起伏目前最不确定的外部因素是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如果伊拉克战争

速战速决那么战争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很有限如果拖

的时间长则后果很难预料甚至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所罗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其他地区局势动荡的情

况下中国可以将那里的投资和游客吸引到中国来

所罗门美邦驻香港的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不可能不

受到中东战争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经济可能依然会保持其过去年

的快速增长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

说尽管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但即使伊拉克战争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预计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罗奇以他对中国经济的一贯乐观看法而

著称他表示尽管全球经济下滑的危险的确存在但中国经济增长主

要靠以较低成本优势吸引外国投资的推动而无论全球经济出现任何衰

退中国的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近1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

增长5.77%而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

产品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2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

30左右

所罗门美邦驻香港的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中国的净石油进口量在

亚洲排名最低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不会很大

17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以避免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表示如

果对伊拉克开战导致石油供应中断该组织将暂时取消石油的产量限制

亚洲开发银行的顾问朴永浩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为7%并认

为如果石油价格涨到40美元一桶的时候GDP会减低个百分点

亚洲发展银行ADB的一位顾问预测如果美伊战争无法速战速

决油价继续攀升的话中国的石油价成本将可能影响到中国今年的

经济增长目标他估计如果油价上升到每桶美元中国的预期

经济增长可能下降个百分点 不过他相信与其它国家相比中

国所受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为中国非常大内需也能帮助中国经济

它不像比较依赖海外需求的香港或新加坡

高盛的经济学家胡祖六在接受美联社采访的时候说由于中国石

油储备有限无法为中国经济提供缓冲中国经济有可能会遭受到冲击

去年中国的汽车增长了60%这暗示中国今后对石油的需求巨大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去年进口了6950万吨的原油较2001

年增加了15%其中40%来自中东国家尽管中国的原油需求大约有1/3

依靠进口但中国的能源消耗绝大部分还是依赖于本国廉价而储量丰富

的煤炭资源

加入后中国经济参与了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同时对外部风

险的反应也更为敏感因此正积极增加石油储备并寻找新的石油来源

以防止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造成的石油供应中断局面中国增加了从俄罗

斯和东南亚国家等局势相对稳定的石油生产国的进口量以平衡其对中

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而中石化月日以同等金额向英国天然气集团

收购了其在北里海项目中的另外一半股权中海油月11日以

6.15亿美元购得里海地区卡沙干油田8.33的权益预计这一油田可供

开采的储量最多达130亿桶油当量是过去30年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勘探

发现之一2002年月中海油通过收购国际石油生产商瑞普索公司

RepsolYPF的家子公司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外石油生产商

18

由此可见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

原油上涨冲击相关行业

油价上涨将对石油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企业商品价格显示1月份国内原油价格环比上升7.6

同比上升42.7成品油价格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

专家认为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

涨造成工业成本提高直接给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

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

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

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

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战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大

亚洲开发银行的顾问朴永浩不认为海湾持续的紧张局势会对中国

的出口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因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是非常的多元化他

认为与其他的国家相比出于内需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应该受

到的冲击较少她不像香港和新加坡那样非常依赖外需在全球经济减

缓的情况下中国低成本商品的出口仍保持强劲的增长而国内的消费

需求也在保持增长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

说中国是世界上对外依赖最严重的经济体之一2002年中国实际国

内生产总值增长8%而这其中有74%归功于出口的增长他说如果全

球经济下滑导致外部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走软也将不

足为奇但就2003年初的出口和工业产值趋势来看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

19

33%而工业增加值增长18%罗奇还指出2003年前两个月中国的外商

直接投资增长强劲总额达到75亿美元

他说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整个工业社会本身造就的中

国经济增长是全球工业有意识地采取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首的外包型战略

的结果这种战略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并为消费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商

品他说由于全球工业外包趋势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的出口业绩对全

球需求状况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

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认为由于中国出口的产品多数为低端的

消费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大战争不会使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消费

能力明显下降911事件并未对中国出口造成明显影响也证明了这个

观点

专家表示战争对中国在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劳务出口影响较大

另外商品出口运输会受影响运价上涨班次减少成本可能会增加

战后重建将增加中国出口

短期来看对于中国而言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将是一次增加出口

的机会即使美国速战速决伊拉克的重建费用也在亿美元详

见下表战后的采购主要是对大量基建和基础产品的需求而中国作为

亚洲和世界的制造工厂凭借着天然的成本优势有希望取得大量的长

期定单这无疑有益于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当然战争越早结束这种

短期效应就越早体现由于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坚持原则同时不失

务实及灵活姓的外交政策所以有相当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从总体来看

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比较之下中性偏好利大于弊

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从战争打响到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局势的动荡将日益凸

现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对中国投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加强不过从受

战争影响较大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向来看其主要以资本账户流入为途径

20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对外开放所以国际短期资本无法大量流入中

国从长期资本的流入动向来看外资通过经常账户的持续流入对中国

经济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胡祖六认为一方面由美伊战争导致的全球经济疲软会降低中国的

出口但是也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的投资避风港实际上中国封闭的

资本市场以及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其短期外债的倍以

上将保护中国免受海外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一些人将中国视为美伊战

争期间的避风港

对股市影响甚微

总体分析战争有利于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但国际短期资本无

法大量流入中国不会对沪深股市场产生影响股市场内部的自身

运行规律还是起到主导的作用

申银万国的陆文磊认为由于中国股市目前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

所以美国股市对中国投资人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由于香港和台湾股市

基本上是跟随美股涨跌联系非常紧密开战后美国股市的变动将明显

影响香港股市中的国企股红筹股同时以港币美元结算并且对外开

放的股市场也会受到境外股市变动的影响进而产生对沪深股市场

的间接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相对于香港市场要弱得多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房价的发展内容摘要:今年以来,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4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全面趋弱态势,但就业形势表现尚可,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缓,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别增长7.6%和8.1%左右,CPI分别上涨3.4%和3%左右。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一、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明显减速的下行走势,下半年随着各项预调微调政策逐步发挥作用,经济发展存在有利条件,但也有一定的问题。

(一)有利条件

1、稳增长系列举措夯实了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

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国务院决定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启动一批带动力强、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增加此类投资不仅有利于短期增加产出,而且有利于夯实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央行在前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基准利率做出下调,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并放宽利率浮动范围、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此外,国家出台节能家电补贴计划,有助于刺激低迷的家电消费市场。

2、通胀压力减轻为信贷投放和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空间

目前我国物价涨幅逐月缩小,通胀压力明显减轻。较低的物价涨幅为银行放松信贷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提供了条件,而基准利率下调引导信贷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活跃经济。此外,在目前物价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引起的连锁反应和付出的改革成本代价将会小一些。

3、新“非公36条”细则出台将推动民间资本的大发展

今年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列入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必须制定出“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截至目前,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委已相继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各大部委所发布的实施细则很多都非常具体。随着各部委和主要行业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出台,我国民间资金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向多元化、市场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4、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过去1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激发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热情,而东部产业转移也为中西部发展增添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国投资、消费、工业甚至外贸出口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中西部快于东部的增长特征,在地区发展差距缩小的同时,东中西三大地区互补性和梯队性增长格局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市场,有助于延长经济周期和增强经济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当前,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减小,西班牙却因国内银行危机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请求,欧债危机呈现进一步扩散和恶化的趋势,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同时深陷债务与景气“双重危机”境地。美国失业率出现反弹,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减速超过预期。因此,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依然严峻。

2、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消费增势不尽如人意。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4.5%和10.9%,同比分别下降2.1和0.7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汽车、家用电器和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初步测算,1-5月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约0.48、0.56和1.54个百分点。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减缓,说明结构调整没有朝预期方向发展,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期盼没有得以满足,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任重道远。

3、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境地

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调控,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连续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的泡沫不断得到挤压。但是,过去几次房地产调控越调房价越高的经历,使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 [1]的困局,降息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政策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较大改变。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不变,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购房意愿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让成交量环比明显上升。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减速过于明显,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房地产成交量放大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产成交量连续放大有可能带动房价和土地成交价回升,似乎再次验证“塔西伦陷阱”效果,房价反弹将使民众再次失望,房地产调控有前功尽弃的风险。

4、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工业增速减慢,一方面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和风险大的特点,而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在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实现利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依然处于阵痛期。

二、上半年及全年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预测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态势难以根本改变,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7.2%左右,可能成为年内的低点。展望下半年,欧洲国家推出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望遏制欧债危机的恶化势头,加之上年“前高后低”的基数因素,我国出口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回升;下半年工业企业去库存化将逐步趋于结束,工业生产有望稳步回升;商品房销量回升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反弹;近期把“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会逐步见效;SIC中国经济先行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反弹,预示着经济可能在2季度见底,下半年逐步回升。但是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的压力并没有根本缓解,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下半年经济回升的幅度有限。根据模型测算,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8%以上,全年GDP增长8.1%左右。

1、工业生产有望企稳回升

推动工业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工业企业融资成本和改善融资环境。二是随着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油价下调和部分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走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三是随着主要行业库存调整期的基本结束,有望扩大生产规模。四是随着投资项目进度加快,工业产品需求将有所扩大。

抑制工业增长的因素:一是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双重挤压,今年以来企业利润呈现下滑走势。二是我国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中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以及外需不足等因素制约工业生产。三是工业企业面临全面产能过剩压力,正处于结构升级换代的阵痛期,工业生产难以快速反弹。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将延续低位调整势态,下半年工业增速有望稳步回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6%和11.4%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推动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随着投资项目审批进度的加快,以及启动了部分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二是随着融资环境改善,部分高铁建设项目的重新启动,铁路运输投资增速降幅有望大大缩小。三是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商品房销量的好转,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有所放缓。四是新非公36条细则陆续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增速仍将明显超过投资平均增速。

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当前正处于经济下行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新一轮投资热点尚未形成,因此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二是中西部投资回落幅度较大,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减弱。近来年中西部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今年以来中西部投资增速回落,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今年1-5月份,东部投资增长19.3%,增速较1-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投资增长24.9%,回落1个百分点;西部投资增长24.1%,回落0.9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价格回归尚未到位,调控政策不会完全放开,因此房地产投资的反弹高度将受到限制。

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0%和20.3%。

3、消费需求增势不容乐观

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分别达到9.8%和12.7%,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超过GDP,收入快速增长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二是国务院决定安排节能家电财政补贴265亿元,据初步测算,265亿元补贴至少可以拉动2000-2500亿元的销售额,对扩大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不断释放。三是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增强,同时央行提高储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达到3.575%,居民储蓄负收益的局面得到改观,财产性收入增长得到保护,有利于增强消费意愿。

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居民对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劳动者所得的期盼难以实现,增加持久收入的预期不好,影响当期消费。二是目前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居民对就业和工资增加的前景不看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较低水平,消费趋于谨慎。三是由于我国进口关税较高,许多高档商品和奢侈品价格大大高于国外,价格倒挂导致部分高端消费外流,不利于国内消费增加。

总体来看,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低迷态势,下半年随着扩大消费和增加收入政策启动,消费增速有望企稳,同时随着物价回落,消费实际增长也将有所提高。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分别为14.5%和14.8%左右,实际增长分别为11.1%和11.9%。

4、外贸出口保持小幅回升

推动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近期欧元区国家推出了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思路由“财政紧缩”转变为“紧缩+刺激增长”,欧债危机有望得到初步遏制,加之去年“前高后低”的基数因素,我国出口有望出现回升。二是近期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将会对出口起到一定支持作用。三是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中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在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体现,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将拉动全国外贸出口。

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全球贸易量增长将明显放缓,外部需求难以明显回升。二是作为欧美主要国家的大选年,不仅我国传统出口产品,而且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等新能源产品面临“双反”调查,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三是反映国际贸易情况的重要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掉头向下,目前该指数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外贸出口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但反弹幅度有限。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我国出口将分别增长9.3%和9.9%左右,进口将分别增长7.5%和10.4%左右,全年实现贸易顺差为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

5、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轻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资源价格改革进程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目前,大部分城市天然气、水、电等能源资源价格调整已在进行中,调价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具有较长期的推动作用。三是欧美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仍有可能推出更为宽松的政策措施,全球货币流动充裕,不排除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可能。

推动物价下降的因素:一是近期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下挫,将明显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热钱流入减少甚至净流出,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减少,以及有效贷款需求不足抑制整体流动性水平。三是目前我国蔬菜和猪肉价格降幅明显,夏粮有望再次增收,作为最重要的新涨价因素食品价格上涨得到一定控制。四是居民消费价格基数因素大大缩小,下半年翘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个百分点缩小至0.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轻,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可顺利实现。初步预计,上半年CPI上涨3.4%,PPI下降0.6%,预计全年CPI上涨3%左右,PPI下降0.6%左右。

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组长:范剑平 副组长:祝宝良

成员:王远鸿 牛 犁 李若愚 祁京梅 闫 敏

徐平生 刘玉红 徐 策 张前荣 高 立

主要执笔:牛 犁 祁京梅

附表:2012年上半年及全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表

指标

2012年1-5月

实际

2012年上半年

预测

2012年全年

预测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GDP

107995

8.1

226842

7.6

523532

8.1

一产

6922

3.8

17898

3.7

54219

4.4

二产

51451

9.1

111108

8.5

241330

9.1

三产

49622

7.5

97836

7.3

227982

7.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7

10.6

11.4

轻工业

11.5

11.2

11.3

重工业

10.3

10.4

11.4

固定资产投资

108924

20.1

149538

20.0

363240

20.3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

17.4

17.5

17.8

房地产投资

22213

18.5

30731.1

17.1

72862

18.0

消费品零售总额

81637

14.5

98251.1

14.5

208012

14.8

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

10.9

11.1

11.9

出口(亿美元)

7744.0

8.7

9558.2

9.3

20868

9.9

进口(亿美元)

7364.9

6.7

8916.7

7.5

19247

10.4

外贸顺差(亿美元)

379.1

65.0

641.5

42.8

1621

4.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5

3.5

103.4

3.4

103.0

3.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9.7

-0.3

99.4

-0.6

99.4

-0.6

注:GDP、一产、二产、三产的绝对值为名义值,增速为实际增速,其1-5月数据为一季度数据。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年来中国更依赖于什么政策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此外,由于住房,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贴息、税收,各地方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

第三,积极减税,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

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坚决控制高耗能、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首先,交通设施项目,把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教育和医疗。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鼓励领域。运用补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其次、投资政策:

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

目前中央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

由“稳健”转为“积极”

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1,消费难以启动。因此,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农、中小企业:

增收、减负双管齐下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15,0.17,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四、消费政策.42%。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投资的引导作用。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

三,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可再生能源,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首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

五、外贸政策:

促进出口平稳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

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六、价格政策:

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

和服务范围

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

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经营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

七、农村政策:

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

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八、就业政策:

以创业促进就业

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应尽快建立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九、区域政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

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经济改革政策:

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

和制度障碍

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首先,从200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第三,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抓紧制定出台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

执笔:杨**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去繁就简,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给出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概括,以飨读者。。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一、财政政策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