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经济学专业学习经济学,不要追逐时髦,经济学还是有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的,必须循序渐进。 现在的学生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第二,从学习方法上,我们的学生学习经济学常常是记和背。岂不知,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根本就不用记忆和背诵,我们只需要理解和应用。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既使记住了又有何用?可能仅用来对付考试罢了。 第三,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很多学生缺乏广泛的阅读和思考。经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只有平时广泛和大量的阅读,我们才能发现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试图用学过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它,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的掌握它。 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科学态度,培养浓厚兴趣 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要实事求是、辩证地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树立科学的科学观。即科学无禁区、无歧视、无顶峰的思想。第二,严谨的求实观。对待任何一种学说,无论其最终对我们的利用价值如何,我们都必须实事求是,对其全面深入地了解、融会贯通,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以培养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用一本可读性比较强的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初学者比较容易的进入所学知识的世界。它能够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讲清楚其课程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它如涓涓之细流、融融之春风,使我们潜移默化的去感受经济学之魅力。 3.多观察、多思考。 对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用以对现实经济生活加以分析才显其力量所在。我希望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尽量尝试用所学经济学的理论去思考现实问题。我相信,如果你能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就会发现:经济学竟如此有用!很多问题或者说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边是繁华的街市,而这边却有烂尾楼呢?为什么服装、电脑(或其配件)常常挤在一个地方卖呢?这样在一起竞争岂不是太激烈了吗?为什么有些企业亏损却还在生产? 4.打好数学基础。 对于经济学这门科学来讲,数学是必须的,经济学正是使用了数学这个工具才使它更简捷、更易懂也更有力量。使用数学不是把经济学搞复杂了,而恰恰相反,数学提高了经济学的表述效率,使人更少的产生歧义。正是有了数学的方法,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更清晰了和更准确了,这样做,也有利于经济学的研究者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使用新的数学工具发展经济学理论。 5.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用所学原理、模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并在这种分析中强化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注重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切忌生搬硬套、强拉硬拽。首先看书很重要,看书时图、多思考、多总结。学经济学怎么开始学经济学,如果是已经进入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跟着课程走就可以。
假若想转学经济学,可先从读一些入门书籍开始。比如《18岁要读点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等,都比较结合实际,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掌握了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了解了经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由浅入深系统地学习理论课程。如何学好经济学
经济学的核心课程有三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核心都是三门课。
经济学按层次不同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
但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学的知识其实没什么差别,只是使用的数学工具更加高级了而已。比如初级经济学,用的是中学数学,而中级经济学,用微积分再给你重新推导一遍,但知识体系还是那套,基本没变。而到了高级经济学,用的数学工具就更高级了,但仍然是在那个框架下重新给你推导一遍而已。
这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对数学的要求那么高,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只要学初级经济学就可以了。还有,如果你不从事相关工作,不需要分析太多数据的话,那计量经济学也可以砍掉,只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就可以了。
学习一门学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知识框架,而搭建知识体系,最快的方法就是看教材。教材本身就有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再加它的专业性,不会让你出现盲人摸象的问题,带跑偏。搭建好知识体系后,你应该也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了。
你可以回过头去看看畅销书,了解经济学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你也可以去啃经典的大部头专著,看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头脑都在想些什么。你还可以继续就某个专题深入阅读,比如讲投资的,讲中国经济的,讲金融危机的。
小白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