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价格的波动是由供求关系所引起的。
这样就很清楚了,价格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大家都容易理解,那什么是价值呢?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加上利润么?我觉得不是。Chanel和LV的包为什么卖那么贵?因为品牌和奢侈品的号召力;德国的Benz和BMW呢?因为一流的品质、良好的口碑和德国人的严谨;比利时和瑞士的巧克力呢?悠久的历史、出众的手工工艺和特别的口感;Sony的电子产品呢?日本人的细腻、稳定的售后服务和对细节的苛求;Apple的Macbook和Iphone呢?酷眩的外形、独特的设计和超前的产品体验;Armani和Zegna的西服呢?一流的剪裁、精细的做工和顶级的品牌;还有中国大陆这几年飞速上涨的房地产呢?真的是房子品质好的一塌糊涂,值几万块一平米么?不是,成本放在那里,更多的是泡沫和人们对未来升值空间的预期。
这些看明白了,大家就会发现,原来价值除了成本和利润以外,还跟品质、品牌、服务、口碑、工艺、外形、设计、细节、未来升值预期等等因素相关,这些我把它们称为附加值。
那现在完整的公式出来了:
价格=成本+利润+附加值
供求关系是外部条件,我们很难去影响和控制,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三个环节中下功夫。很多供应商忽略了附加值的关系,只会降低成本,降低利润,觉得外贸越来越难做,订单越来越难接,赚钱越来越难,可老外却要求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苛刻,对供应商还是很不满意。
原因何在?是因为国内大部分的外贸企业都没有特别强的附加值优势,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只有成本优势所引起的价格优势!我不否认有些企业有独特的产品,有特殊的设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有很大的工厂和强大的生产能力等等。但是在以上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那价格谈判的好坏就直接决定了你的利润,甚至能不能拿下订单。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的,还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生产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虽然这一推断方法在今天看来有很多弊端和漏洞,但是配第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以后的劳动价值学说奠定了发展基础。
供求关系
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价格时主要是从商品的供求来影响价格来考虑的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变动机制
所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这里强调的是生产者既愿意又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即我们常说的有效供给。所谓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和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这里强调的是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是一种有效需求。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会争相购买,销售者就会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了卖方市场。所谓的卖方市场,就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
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会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了买方市场。所谓的买方市场,就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价格变动因素:
从劳动价值论来考虑:
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劳动生产率变化时,会引起商品价格变化。商品价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可能:工人素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则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变动机制价格下降。技术水平的提高,引进先进的技术或者依靠发明创新,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格下降。
从供求关系来考虑:
有许多方面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这里主要分析一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域、时间因素等。比如苹果遭受冰雹减产,价格则会高于往年,是由于气候的影响。羽绒服在东北卖出高价,在海南减价也少有人买;沿海地区海鲜价格
便宜,内地省份得付出高价,这些则是因为地域因素。
2.政策影响
当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们储蓄,减少消费,这时,对商品的需求减少,会引起商品价格下降。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升。
3.人们的心理预期
当人们预期某一商品价格会下降时,则会减少此时对它的消费,需求减少引起价格下降。同理,当生产者预期哪种商品会带来高收益时,就会去生产该商品,供给增加,
引起价格下降。
4.竞争因素
当市场竞争机制不同时,同样会引起供求变化,从而影响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买者和卖者都大量存在,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质量与功能上的差异,买卖双方能充分地获得市场情报。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以决定自己的需求,因为进出该商品市场的门槛低,卖方也可以决定供给。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能对商品价格进行影像,只能在市场既定价格下从事生产
和交易。同理,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买卖各方获得的市场信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变动机制
7 是不充分的,他们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奇特的定价策略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它既要考虑竞争对象的价格策略,也要考虑本企业定价策略对竞争态势的影响。而在完全垄断的行业中,交易的数量和价格则都是由垄断者单方面决定的。
其他因素
除去以上两种因素会对价格变化产生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扶持、是否有专利、企业形象等。重点扶持的产业产品价格可能会偏高,例如农产品,会保证一个最低价格,以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如果一个产品有专利,则会使价格偏高。企业的形象也会造成产品价格的变动,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价格上涨起到推动作用。
望采纳有什么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及如何影响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影响商品的价格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缩短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从而导致商品价格降低。
二、商品的供求情况影响商品的价格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市场具有自发调节供求、调节商品价格的重要功能,实质上就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三、市场竞争影响商品价格
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生产同一商品的商品生产者,为使自己的商品占有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商品质量,创立名牌产品,同时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耗,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这样,该商品生产者就能获得名牌效应,达到“优质优价”,或以低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优惠价格让利销售,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样,消费者之间的竞争、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以及购物环境,都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如节日前的购物潮、80年代初消费者惧怕涨价的抢购风以及高档消费场所的物价高于市场同类商品价格等,都是明证。
四、货币的价值影响商品价格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一般等价物集中到金银上时,金银便成了货币。金银首先是商品,具有价值,成为货币后仍然有价值,且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纸币的产生又代替了金属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会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升值或贬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格也就自然会随货币的升贬而发生涨落。
五、纸币的发行量影响商品价格一个国家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发生通货膨胀。
六、国家对商品价格的管理和调控影响商品价格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商品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如国家已制定了《价格法》。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则由国家定价,或实行限价,或规定指导价、保护价等,如国家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上涨,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不能决定价格。价格由市场需求决定,比如恒大冰泉以前卖几十块钱一瓶,但没人这么傻去买这单,所以它卖不出去现在就卖两块钱了,所以没人有这个需求你的产品就卖不掉也就影响到了你的价格。
小白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