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的教育理念的利与弊
华生教育理念的利与弊如下:
1、利:通过训练,短期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孩子听话乖巧。“华生育儿理论”的核心,在于漠视孩子对父母感情的需求,把孩子当成机器一样去训练,父母对孩子输入对应的训练,孩子就会输出对应的结果。
2、弊端:从小缺乏爱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严重的不安全感,不愿意主动接受外界新事物,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对自己的后代表现得很冷漠,不知道怎么爱别人。
教育孩子的技巧
孩子哭了,作为家长,应该要做的是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孩子摔倒了,不哭,就鼓励孩子慢慢站起来,哭了就检查是不是伤到了。
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做个坚强的宝宝,引导孩子自己站起来。独立的前提,是孩子有能力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家长在一旁引导从而慢慢放手。
华生的观点华生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虽然,各种心理现象也只是行为的组成的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S)—反应(R)术语来论证的,其中包括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思维。
华生的发展心理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这种环境决定论主要体现在:
1.否认遗传的作用
否认行为的遗传是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要点之一。华生明确地指出:“在心理学中再不需要本能的概念了”。
华生为什么要否认行为的遗传的作用?其理由有三个方面:首先,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预测刺激。行为的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其次,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华生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它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机能上的遗传。由遗传而来的构造,其未来的形式如何,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因此,华生否认了行为的遗传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华生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首先,华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华生从行为主义的控制行为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他闻名于世的一个论断: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一个乞丐或窃贼”。
第三、华生的学习理论。华生的学习观点的基础是条件反射。他认为条件反射是整个习得所形成的单位。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这学习规律完全适合于行为主义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所以华生十分重视学习。华生的学习观点为其教育万能论提供了论证。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华生对心理发展的研究,其主要的兴趣是在情绪发展的课题上。情绪发展的课题又分为两种:重点是研究儿童在三种非习得性,即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同时,他也重视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
华生有关儿童情绪的观点,特别是对儿童的怕、怒、爱的分析,主要是来自他对情绪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这些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被誉为“经典实验”之一。这也是华生在发展心理学建设上的一个开创性的贡献。怎么反驳华生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华生的的观点中找出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华生是把学习理论的原则应用于儿童发展问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心理学家。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由所处的环境决定。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环境决定论者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种观点完全摒弃遗传的作用,也忽视了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是不全面的。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推测刺激,在华生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手臂、腿和躯干的活动,或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他将思维、情绪、人格等心理活动都等同于一系列动作。由于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决定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由刺激引起的,因此行为不可能决定于遗传,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不可否认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确实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使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作用。
小白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