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是什么?一、交易是等待的游戏
交易是什么?就是一场等待的游戏。
等待交易系统发出的每一个进出场信号。等待的过程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坚持交易理念的过程。
从长期来看,稳定盈利的交易者都是合理建构并执行交易系统,在交易中始终如一用超常的耐心去等待信号的人。
交易最基本的逻辑就是:只有亏掉该亏的钱,才有可能赚到该赚的钱。所以,毕要的时候要果断止损,不要心疼、犹豫,保侥幸心理,以打工者的心态来操作。
人生原本就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大多数人恐惧的根源。一旦恐惧产生,人就过度地关注当下。
而活着,本质上是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恰当地关注当下,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应对计划,一切顺其自然,就是随缘了。人有了悟性,知道恰当地关注当下才能更好地“得到更多”。
二、交易就是较量“人品”高低
交易的招式,归根结底是较量“人品”高低。“厚德载物”,“厚”字、“载”字,是太确切了!
孔子说人有5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
做交易,摆脱“庸人”层级,达到“士人”境界就足够了,再好一点能修到“君子”一级更好。
庸人: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严肃慎重的信念。做事马马虎虎,有头无尾。为人处事不善始善终。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唯独没有品学兼优的高人。不是扎扎实实地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人。见小利,忘大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总是把持不住自己——有诸如此类表现的就是庸人。
士人:有信念,有原则。虽不能精通大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不要求智慧有多少,但只要有一点,就务必要彻底明了;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务必中肯简要;他所完成的事业不一定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
思想非常明确,言语扼要得当,做事有根有据,犹如人的性命和形体一样和谐统一,那就是一个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的知识分子,外在力量很难改变他。所以富贵了,也看不出对他有何增益;贫贱了,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亦即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君子:特征是,说话一定诚实守信,心中对人不存忌恨。秉性仁义但从不向人炫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武断。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不被荣誉所引诱,不因诽谤而怨恨,自然率性地做他自己的事,端方正直地约束自己,这就是君子。
三、把自己当成傻子来操作
让自己变成一个傻子,智商只有鹦鹉学舌的水平,然后操作系统指挥什么就怎么做,这样才能在交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心无旁骛、静如止水。
只有学会敬畏市场、尊重市场、了解市场,并最终和市场成为朋友,才可以在市场中变得更强大。
在市场面前把自己当成傻子,不主观预测行情,因为一切预测都是徒劳,不自作聪明地去占市场的便宜,因为无数事实证明,有这种想法的交易者最终的结果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钓鱼的时候,不会事先知道鱼什么时候上钩,只有专注地坐在那里等,等待的过程往往比最后钓到鱼的那一瞬间更精彩。不要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踏踏实实工作,太算计的人在交易中注定是失败的。
四、“交易策略”面临的“五毒”
无论是修佛,还是修“交易策略”,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即:五毒————贪、嗔、痴、慢、疑。这五毒对应到交易里,是贪婪、恐惧、愚痴、傲慢、怀疑。
修行并不是压制体内的交易五毒,而是彻底了解它,然后化解它。
追求完美是“贪婪”的表现。在制订交易策略或者回测别人的交易策略时,要避免追求完美主义。
“嗔”,即恐惧,也就是信号出现了不敢执行。
“慢”,即傲慢。交易者多次精准捕捉到行情后,很容易滋生傲慢的情绪。
天道即是人道,人道即是人性,人性是无常的,无常的表现即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心态控制中,只有亏了该亏的钱,才能赚到该赚的钱。这是肯定的。
五、什么是交易交易是指双方以货币及服务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现实里的交易可以是以物易物(例如同等价值的商品交换),也可以是以钱换钱(货币交换);互联网金融世界的交易多半是指,以股票、基金、外汇、现货、期货、期权等标的为主的价格价值交换,根据不同标的品种的价格波动,来赚取中间的差价,也就是俗称的做交易。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通货 [3] 的一种。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 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高中教科书当中,货币的本质被解释为一般等价物。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并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的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什么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交易:原指以物易物,后泛指买卖商品。
交易的定义:
交易平台的核心是达成交易,交易平台为何能存在?
因为交易平台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促成交易。
交易的定义是什么?有支付行为就算达成交易吗?
借用一位老师对交易的定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价值的交换。
一手交钱:货币支付是价值交换的媒介,钱是工具。
一手交货:卖方收到钱,买方拿到货,钱货两清。
从这里可以看出交易是一种互惠行为,让双方都收获了更大的价值。
要想达成价值的交换,前提需要交易双方对商品价值的衡量达成一致,即价值的确定性。
所以交易的重心在于从线下到线上,均围绕价值的确定换而展开。
线上涉及到的环节流程多,空间大。线上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割裂开了。
割裂,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东西来保证价值的确定性,以完成目标。
为了更好达成价值的确定性,大部分交易平台都经历了:商品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定价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支付标准化,物流标准化。
简而言之,交易流程=消费(消费场景+商品信息+支付)&供应(商家渠道+商品供应链+物流)。
过程中达成价值的交换,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