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郭广昌为什么进去

郭广昌为什么进去

为什么郭广昌辞去复星医药董事长一职?

我认为郭广昌正式退出复星医药董事会,确实让人非常惊讶,但是仔细思考之后这件事情也很正常,因为复星医药现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而郭广昌的年龄越来越大,自己的精力已经跟不上复星医药公司的发展,所以,在此基础之上郭广昌选择退出,有利于复星医药快速发展。

从总体全面规划的角度来看,复星医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因为自己不仅有独立的研发团队,而且还有非常多的专业人才,这对于竞争市场研发新品具有非常好的绝对优势,相对比其他竞争对手而言,复星医药背靠复星集团,将会获得很多的知识以及更多的资源。

郭广昌经过多年运营已经把复星医药给成功带领出来,再加上这些年复星医药的快速发展,已经让郭广昌感觉力不从心,如果自己再不去退出董事会,让更有能力的人去引领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公司的发展可能还会被其他对手所超越,因此郭广昌这个决定听起来非常让人震惊,但是仔细一想背后的思维逻辑,就让人感到很正常了。

没有一个人能永远领导企业走下去,如果想让这个企业继续走下去,就必须选择接班人,因为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那么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事业就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这个时候不把自己的企业,选择更年轻的接班人来管理,那么这家企业以后的发展速度,也会和自己一样变得越来越迟钝,因此必须要选择接班人,自己退到幕后工作,这样才能让一家企业拥有年轻的管理者,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郭广昌正式退出复星医药董事会,对很多人而言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很多人对郭广昌的能力比较认可,但是从市场环境角度出发,郭广昌正式退出对公司反而是一件好事。

上海:“哲学家”郭广昌|上海人对郭广昌的评价假如当年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创业,那么,1967年出生的郭广昌可能已是复旦大学的一名教授。高额头、高颧骨和瘦长脸,这些太过普通的相貌特征,也注定了他出现在茫茫的大上海街头时,绝不会有太高的回头率。

然而,正是这个石匠和菜农的儿子,自言“靠泡饭和霉干菜才读完高中”的人,已成为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我是学哲学的。”这句话已成了郭广昌的标签。这位在上海已生活和工作了20多载的浙商,用自己的奋斗书写了上海传奇。如今,每个上海人的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接触到郭广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住房、医药、媒体到百货,甚至家里的一片钢板,都可能和他有关。

有主见的孩子

出生于浙江东阳的郭广昌,儿时的记忆里填满了绿油油的庄稼、打不完的猪草和崎岖的山路。家里有两个姐姐的郭广昌,出生之后为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东阳号称盛产两种人才,一是博士,二是建筑工人,而郭广昌的父亲就是东阳庞大建筑大军中的一员。在郭广昌14岁那年,父亲在一次工地爆破中受伤,只能在村里一家集体企业当门卫,靠微薄的薪水度日。

为改善家境,非常懂事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中专。但当金华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摆在他面前时,他却非常失落。他告诉母亲,自己想考高中读大学。对于这个家境一般的家庭而言,郭广昌的决定让母亲生气了,但幸好父亲默默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无言的举动表示了鼓励。最终,郭广昌被复旦大学录取,走进了哲学系的大门,从此融入五光十色的大上海。

哲学之上的发展

郭广昌曾说,学习哲学的有三种人,一种是进不去;一种是进去后出不来,迷失在完美主义里;还有一种是进得去也出得来,这是最高明的。“我大概是属于进不去的那种吧。”他谦虚地说,但实际上,郭广昌更应属于第三种人。

1989年,毕业之后的郭广昌留校当了团委的老师,认识了同事梁信军,而郭广昌也意识到单纯的哲学讨论并不能改变社会,于是他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但命运又一次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1992年,小平南巡使得民营经济确立了应有的地位,此时的郭广昌敏锐地感到中国社会将发生变化,于是决定“下海”。

下海创业的郭广昌与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和谈剑,组成了后来复星集团的“五虎将”,他们用借来的钱,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通过努力,他们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此后的郭广昌决定做房产销售,想尽办法为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3年上半年,郭广昌开始介入生物医药,两年后,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

多元化之旅

郭广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学哲学的。”而他的朋友多用“外圆内方”来形容郭广昌。郭广昌虽然能够使自己和世界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但同时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激情。

多年来,郭广昌一直以多元化投资者的身份示人,他所掌舵的复星集团,被冠以中国大陆版的“和记黄埔”,也被认为是多元化投资控股型民营企业的典范。即使不太清楚复星集团的人,但提到分众传媒、联华超市、雅士利等品牌,应该不会陌生,在这些业界声名赫赫的企业背后,都有复星投资的身影。目前,复星集团直接或间接控股与参股的公司多达百余家,涉及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等多个领域。

不妨以时间为轴来看一下复兴集团的成长逻辑:1994年进入房地产和医药行业;2002年涉足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和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产业;2011年进入保险业。从复星所涉足的行业不难看出,郭广昌借了两个大势进行投资;一是中国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另一个是部分行业的增速高于GDP增速。在郭广昌的时间轴中,看到的是扩张、扩张、再扩张。其中,令业界颇感惊奇的是,2009年复星集团斥资1.6亿元涉足养猪业。与复星一直经营的矿业、钢铁、地产等产业相比,养猪实在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其行业利润率却毫不逊色。

“复星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郭广昌说,“没有一条路一定是对的,也没有一条路一定是错的。如果一个商业模式没有被人骂过,没有被人挑战过,到处都是喝彩,你自己也会觉得那是瞎蒙。”多年来,对于复星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业界也常有质疑。郭广昌认为,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反对把树上的叶子摘下来做研究,那样的话,你所研究的样本永远是死的。”

太极文化

在郭广昌的众多投资项目中,易太极养生会馆是唯一没有经过商业论证也不求商业回报的项目,而这也正是他的最爱之一。迷上了太极的郭广昌一周会去两三次太极馆,他对太极的体味,已超越了修身养性。

011年4月11日无疑是值得郭广昌铭记的一天。那晚,郭广昌在华尔街做东,向全世界名流伸出了橄榄枝。在晚宴上,换上太极服的郭广昌让在座嘉宾大吃一惊,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在充满人文韵味的中国文化意境中向政商界名流表演起了太极拳。“太极文化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精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太极哲学。复星提出的‘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就是希望做到像水一样,对人人都有益。”郭广昌说。根据他的哲学思维,人不要妄图去控制世界,但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

郭广昌平时行事谨慎,即便在复星内部开会时,他也总是话语不多。他称自己“是一个很小心的人”,即使近期复星国际就上海外滩8-1地块的优先购买权问题将SOHO中国、上海证大、绿城中国控制的公司告上法庭,郭广昌依然对外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他曾开玩笑说,“你看街上匆匆行走、不振臂高呼的都是抱着孩子的妇女。我和她们一样,不会振臂高呼,因为我怀里抱着复星。”

“当你感到疲倦、受到诱惑时,控制自己往往会决定事情的走向。守住自己的底线,然后去创造自己的空间。”郭广昌如是说。从4万到400亿,他从老师花6年成上海首富,妻子是知名女主持,他是谁?

人若想要实现目标,必须要学会脚踏实地进行积累,只有每一步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慢慢走出,最终才能够聚集成一湖汪洋的大海。这个道理,就如同人们积累财富,没有一个富豪是通过天上掉馅饼获得的财富,他们在成为成功人士之前,必然经历了数不胜数的艰辛与磨难,而不被困境打到,才是他们最终取胜的原因。

郭广昌,他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让自己拥有的财产从4万元增值到了400亿,这惊人的数字使他成为了万众瞩目的人才,上海的首富,他的人生也被无数人作为榜样人生,不少人都在以他为奋斗目标,渴望能够成为与他一样的优秀人才。

生于寒门,毅力坚定

郭广昌出生于1967年,在浙江东阳一个小乡村长大的他,是不折不扣的寒门子弟,家里条件艰苦,郭广昌靠着窝窝头和自家种植的简单蔬菜长大,父母为了让食物够吃,每天都像是按粒数米一般。

郭广昌的父亲和母亲的工作都很辛苦,母亲卖菜赚钱,父亲则是石匠,父母二人常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乡间穿梭去往工作地点。懂事的郭广昌常帮助母亲和父亲分担一些家务事,招呼前来的客人,打扫家里卫生。郭广昌有两个姐姐,自己是最小的孩子,尽管父母宠爱他,但因为家境贫寒,家里也拿不出什么东西多分谁一点,因此郭广昌得到的偏爱不过是父母多了一些关心罢了。

不过,郭广昌虽然生于寒门,他却非常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他自小就成绩优异虚心好学,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不过,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实在是不行,他被迫辍学了,这对他来说,非常可惜。父母一直觉得他应接受知识的,所以对儿子一直很愧疚,直到高考恢复后,郭家的经济状况稍微好了些,父母才又决定将他送去读书。

那时的郭广昌十四岁,本来沉浸在可以继续读书的快乐中,但却没想到没过多久,父亲就出事了。父亲在菜市场工作时由于失误,导致右手落下了残疾,这让本就困难的郭家失去了顶梁柱。郭广昌强忍悲伤,他把自己最大的努力都放在了考学上,终于在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初中部毕业。

就在郭广昌以为自己可以以优异的成绩步入高中重点班的时候,父母却在此向他提出希望他终止学业。这一次,郭广昌任性了一回,他坚持读书,拒绝了父母的请求。父母自然熬不过郭广昌,其实他们也希望儿子有出息,于是就咬咬牙,让儿子去读书了。

郭广昌家到高中需要走二十多公里的路,他不得不住校,而父母每次都会把家中他们舍不得吃的大米偷偷塞给郭广昌。就这样,郭广昌度过了孤独贫穷但却充满知识的三年时光。198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广昌考入了复旦大学,他选择了哲学系,那时候他尚且不希望毕业后的自己成为一个商人。

成功创业,备受景仰

1989年,郭广昌顺利毕业了,毕业后的他先在大学留校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因为除了养活自己还要接济父母,所以除了在大学担任老师外,郭广昌还会在校外进行兼职,他的兼职内容主要是进行一些市场调查,正是因为他在那段时间对于市场的了解,才奠定了他后来走向从商的道路。

不过,大学老师兼职本就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他做兼职的事情很快就被学校知道了,他因此受到了严肃的批评与教育。不过,因为兼职的所学和发现,以及他觉得自己不该就此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他决定离开复旦大学,去新的天地间闯荡。

1992年,离开大学的郭广昌仅有三万元的创业基金,但他已经决定要凭借着这些资金成立一家科技有限公司。起初为了建立起这个工作室,他每天在大街小巷发传单,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他就和支持他信任他的朋友梁信军以3.8万一起开了一家名为“广信”的科技有限公司。一次偶然的机遇,广信公司接到了元祖食品的订单,这个订单完成的非常顺利,郭广昌因此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重金,数字高达“100万”。

随着不断的发展,广信公司的收益越来越多,郭广昌和梁信军就给公司换了个更好的名字——复星,这个名字也被人们称为“复旦之星”。改了名字后的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公司运营六年的时间,就令郭广昌一举成为了上海的首富。2016年的时候,他凭借着445亿的身家成为了胡润百富榜的第28位。从4万到400亿,郭广昌用自己的实际能力证明了,寒门也能出贵子。

婚姻幸福,羡煞旁人

郭广昌在事业方面惹人羡慕,但他的感情经历也算是顺畅。郭广昌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科学家之女,两人曾有着非常幸福甜蜜的感情,可女方的父亲不同意二人的感情,尽管如此,女方还是偷出了户口本和郭广昌结了婚。也许是老人看得多了,所以更能看出两人的感情不行,所以郭广昌和妻子在某一个节点,突然因为感情不合而不欢而散了。

郭广昌的第二任妻子,是知名的主持人王津元,她在东方卫视工作,与郭广昌的相识是在一次采访上,其中采访人是王津元,被采访者正是郭广昌,二人在此次采访中看对了眼,很快二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二人十分幸福,并有了两女一儿,郭广昌从不吝啬向王津元表达他的赞美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二人的感情才越来越好,愈发坚固。

结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从郭广昌的故事中,我们必然会对这位优秀的成功人士肃然起敬。从他坚持要读书开始,他优秀的人生就开始萌芽了。毅然决然从学校离职又是他成功的伏笔,四万元不到的创业成本,到最后的百亿富翁,郭广昌用他的人生警示着我们,要做勇敢坚毅,敢拼敢闯的人,只要我们不断坚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我们也能够成为自己的胜利者。

参考资料:《劝学》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