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今世界有各种反全球化的思潮
“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转而寻求传统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因为它的成员享用了交通、信息传递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否则,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政治观点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安南在2000年4月发表《千年报告该报告》,在第一部分重点谈及全球化问题,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原因在于:
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
深层次原因分析
1、在世界范围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穷者与富者的对立。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世界的危险性是资本的统治、技术的统治与少数集团、少数国家统治,即全球民主丧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如果全球化最后导致的是全球大多数人们没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园、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么全球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全球化使得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问题空前突出。那些无法在全球经济中支配自己命运的人更需要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多元文化、认同、文明如何与单一经济共存是一大世界性挑战。
3、“反全球化”力量多为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没有竞争力的、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边缘化的最不发达国家与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试图保护自己的特性不受影响的团体与个体等等 。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
反全球化的主体可概括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组织。
第一,一类相当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是那种旨在维护以至弘扬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宗教文化运动,它们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侵蚀和支配。
第二,以跨国公司和美国的经济文化实力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识形态。
第三,由于全球化威胁或剥夺其就业而反对全球化的发达国家部分劳工,他们构成那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及其社会基础。
第四,社会主义等“左派“力量、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成分构成的部分反全球化运动。
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因为它的成员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没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如交通、信息传递等,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来的。因此说,离开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复存在。
主要表现形式
1、原始主义
将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以往那种美好状态的衰落,就是人们最初的状态是最好的,然后慢慢人类历史就走下坡路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历史倒退论的观点,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别人的侵扰。
如,芝加哥有这样奇观,大街上汽车跑,四轮马车也跟着跑。这些人都是自己织布、自己做衣服,妇女包着头巾,不学别的就学本民族的语言、本民族的文化,上本民族办的学校,不和外族通婚,也是怕别的文化侵扰到他们。如果和外族人通婚,就要被赶出部落。
2、社会改良主义
社会改良主义并不从根本上反对全球化,它反对的是西方国家现行的全球化的政策和策略。
社会改良主义强烈地反对世界银行、世界货币组织、WTO等国际机构,包括是一些国家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认为,当今世界的两极分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造成的。要求这些国家调整他们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 如绿党,他们有一系列的主张,比如说反对市场经济、反对物质主义、反对消费主义、反对垄断、反对核威慑等等,主张生态经济、宣传和平主义思想,倡导社会公平原则,这些也都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如今绿色政治思潮在欧洲政坛上影响很大,绿党已经占了欧洲议会的很大席位。
3、民族主义
本意是要反对西方价值观的入侵、普遍化扩张,但却走向了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北朝鲜是一个典型。
4、原教旨主义
是主张按照某一套原教旨主义重新组织全部社会生活的集体行动形式。反对的是一直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反对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所建构的全球性。原教旨主义实际上是想用自己所主张的那个价值观的普遍化扩张,来对抗全球化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普遍化扩张。
很简单。
全球一体化虽然好,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凡是都有两面性。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资本家,他们原先在美国设厂,首先带来就业,其次他们认为工人熟手了,怕流失工人,不得不用高薪去挽留工人,而且以前的航运通讯什么都不方便,因此,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还是得本国找人,毕竟工人是体力劳动者,比较累,因此不得不出高薪水去请人。
而随着科技发展,航运都有冰箱,通讯有微信等工具,而且工厂机器也日渐从简单好用直接走向自动化生产,工人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也能够正常维持工厂生产了,并且成本降低
这样一来,工厂外移,原来的高薪工作统统拜拜,工人失业。而资本家却因为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变得越来越有钱,越来越富有,而银行家则投资这些公司则越来越富有。
而一般当工人的,说实话,有的真的学历不怎么高,不可能让一个40多岁的人重新读大学读硕士去找工作吧?而且以前是工厂多,只要你愿意干不怕累就能慢慢积累资本赚钱改天说不定能当老板,如香港,好像李嘉诚等,很多人都是这样出来的。而工厂外移,社会又变得是知识型社会,要求学历高,并且工时往往很长,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你能找到才行,你让那些原来当工人的,怎么跟刚毕业的人竞争?你是老板你请谁?
而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首先救就是救这些资本家,因此导致很多人不满,奥巴马也为此被批评过,凭什么用美国平民的钱帮他们擦屁股?
而且全球化还会带来很多环保方面的问题,一些高污染企业在本国混不下去了,就跑去环保法律没这么严格的地方,污染得差不多,别人又立法管理了,又跑去别的地方继续污染。。。
所以全球化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毕竟在就业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工厂纷纷外移,你让原来的工人去哪儿就业?去哪儿凭空变出那些因为工厂外迁而导致的职位缺口?说白了全球化会在发达国家中造成贫富差距变大。。。
所以现在开始有的国家在想办法解决着一些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全球化前途的光明的,路途有曲折,这是很正常。比方说一些福利国家对有钱人抽重税,然后拿这些钱去补贴国家福利。或者好像川普那样对一些大企业给予税务优惠和税务上的一些操作,迫使一些工厂的工序回到美国(川普也明白全部回去不可能,美国不够人干,不过至少要多争取一些就业职位回去)。。。为什么会有人反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人反对经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会扩大全球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如在西雅图等地举行的规模盛大的示威游行),他们认为全球化会降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使得各国的比较优势更好的发挥,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将改善各国和全人类的福利。无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当代贸易理论都证明以上结论。然而,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个国家的所有的利益集团都中受益,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必然有比较劣势的行业。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它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将会从全球化中受益,而由于资本相对缺乏,它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发达国家则相反,劳动力相对稀缺,它们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全球化将导致这些行业萎缩,而由于资本相对充裕,它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受益。以上分析表明全球化总体上是各国都受益的过程,至于是否会扩大各国贫富差距,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观点。由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萎缩,使得这些行业中的利益集团,主要是工人的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于是他们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全面看待“反全球化运动”?所谓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缘由,也就是指人们为什么要反全球化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反全球化呢?是因为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的尤其是社会问题;是因为随着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世界却日益分裂化;是因为当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对待世界每个国家,不能公平对待世界多数人民;是因为作为客观趋势,作为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如果继续照此轨迹进行下去,那人类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前途就遥遥无期,人类就会有面临毁灭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就曾郑重向与会代表指出:“由于其生存的自然条件迅速不断地消失,一个重要的生物物种——人——有灭绝的危险。”(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14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人们对当今全球化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刻,人们对当今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灾难越来越感到切肤之痛。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人们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于是,我们终于看到,在世界各地,一场场反全球化运动成星火燎原之势地爆发开来了。
主要问题
那么,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或者说,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呢?关于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其著作《全球化与现代资历本主义》中作了这们的概括:“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2.5亿儿童要做工,1.3亿儿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亿孩子流落街头,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可预言的、明显的后果。本世纪(20世纪——引者),1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消失了,还有同样面积的土地变成了沙漠或无用的土地。”(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54—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日益贫富分化
可见,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首要问题就是全球日益贫富分化的问题。哥伦比亚总统内斯托·桑佩尔曾经指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从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得到同样的好处,在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人民日报》1998年10月10日)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其趋向不是使发展全球化而是使贫穷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们各国的主权,不是主张各国人民之间团结一致而是主张在不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各寻活路。”(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10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不争的事实
在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日益贫富分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我们看看美国《商业日报》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题为《穷人与富人》的文章中提供的令人震惊的事实吧,这些事实是从联合国一篇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中摘选出来的,主要是有关全球穷人和富人享受商品和服务的比例。这篇文章写道:“正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富人可能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例如,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费着全球商品和服务总量的86%,而20%最贫穷的人仅消费1.3%—20%,最富有者消费全球肉类和鱼类总量的45%,能源总量的58%……占有74%的电话线和87%的汽车。……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拥有的财产超过了48个最不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穷人与富人》,美国《商业日报》1998年10月16日)
全球日益贫富分化的事实甚至连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也不讳言,他在一篇题为《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的谈话纪要中指出,现代世界是20%的国家掌握着全世界的80%的财富。他自己也认为,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种不平衡的状况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一个不公正的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界。他还指出,世界上现有30亿人每天所得不足两美元。(黄晴:《危险的失衡》,《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5日)
富裕中的贫困
关于当今的全球贫困问题,极具悲剧性色彩的一点就是,这种贫困是“富裕中的贫困”。现在全球一天生产的财富,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远非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的生产的财富相比,更遑论资本主义以前的一切时代了。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潜力和创造财富与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时,世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平等和存在如此严重的不公正。在通讯和距离方面使世界变得更小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成就,与贫富之间、发达与此同时不发达之间巨大的、日益悬殊的差距同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悲剧。尽管千万年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努力求解走出贫困之道,但是,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到空前增长的今天,又有谁敢说,人类的贫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呢?又有谁敢宣称人类贫困问题的历史已经终结了呢?在这里,我只能说,人类呀,虽然你富于智慧,但你却偏偏让它酣睡。
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当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进程几乎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同步,这不能不使人们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人们纷纷指责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精英们及其控制的经济实体做出的决定往往不民主,因而最终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西方发达的国家却“慷慨地”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让世界的大多数人民“尽情”品尝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恶果。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至上报》上一篇题为《富国和穷国的不平等也反映在破坏生态环境臁受害的程度上》的文章就谴责说:“工业化国家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源头。但是,最终为污染和滥用土地、森林、河流以及海洋而付出代价的却是那些最贫困的国家的人民。”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人文发展指数报告的结论,每年大量死于空气和河水污染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此外,他们民深受土壤贫瘠之苦,不久的将来还可能因为地球气温上升而遭水灾、地震和歉收之害。
实际上,工业化国家是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们是世界原料最大的消费者。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1998年10月16日一期题为《环境污染 穷人受害》的文章也指出:“全世界死于环境污染的大多是穷人,他们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恶化的最大受害者。……污染正在地球上最贫困的人们中间展开一场悄无息(且鲜明为人知)的‘大屠杀。’举例而言,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每年有27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自然界环境恶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穷人,他们付出的代价亦最大……赤贫的人们生活在最为脆弱的边缘地带,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风肆虐。”
当今全球化进程产生的问题还有许多,如不平等的经济发展问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边缘化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改头换面的新殖民主义问题,还有失业、社会分裂和忽视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等待。
小白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