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俄罗斯钱币叫什么名字(俄罗斯的钱币叫法)

俄罗斯钱币叫什么名字(俄罗斯的钱币叫法)

猫眼注:

币展虽热闹,双十一虽劲爆,但别忘记分享猫眼的文章哦!

1913年,俄国发行了一枚面值为1卢布的纪念币,主题为罗曼诺夫王朝300周年。由于其高品相较于一般的尼古拉二世流通卢布反而更易获得,这枚银币如今可以说是所有俄币玩家入门必备的初级品种。

然而事实上,早在1730年沙皇彼得二世死于天花之后,罗曼诺夫皇室的男系就已经绝嗣了。1762年,身为彼得大帝的外孙但实际是德意志贵族的彼得三世继承了俄罗斯皇位,俄国进入了荷尔斯泰因·戈托尔普-罗曼诺夫王朝。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百年的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在历史上其实有半数时间是个德意志王朝……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俄国和德国这两个冤家就这样一起为欧洲近现代史贡献了差不多一半的内容。

钱币是历史凝聚而成的宝石,我们总是可以在钱币上找到历史的缩影。民族与民族之间交织的爱恨情仇,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相爱相杀,所有这一切总是会被以某些方式记录在钱币上。

这一期,我们就从俄国的视角来说说历史上那些以沙皇名义在德意志发行的钱币吧。

为了本文的顺利展开,我们必须稍微弄清俄德之间那些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的情况,所以猫眼打算在这一节先简单说说普鲁士的历史。

严格来说,普鲁士不属于德意志。当年条顿骑士团世俗化并建立普鲁士公国的时候,效忠的君主是波兰国王,所以普鲁士实际上是波兰邦国……

1618年,当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普鲁士公国的时候,普鲁士才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德意志邦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勃兰登堡-普鲁士是德意志与波兰之间的纽带,波兰是普鲁士与俄罗斯之间的纽带,这也是历史上普鲁士-德国屡次参与瓜分波兰的原因。

为了脱波入德,普鲁士在一系列战争中做尽了坑宗主的事。1701年1月18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为争取普鲁士的支持而允许时任勃兰登堡选帝侯和普鲁士公爵的腓特烈一世称王。

腓特烈称王后发行的金币,他的封号已改为“普鲁士·国王·勃兰登堡·选帝侯”。

然而,统治者称王并不代表封地晋级。以理论上的朝贡系统来看,勃兰登堡仍为神圣罗马帝国藩属,西普鲁士则仍属波兰王国境内。因此,霍亨索伦家族虽然赢得了王族的地位(称“在普鲁士的国王”而非“普鲁士国王”),但并未直接让普鲁士成为一个真正的“王国”。

说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解释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之后七年战争时期发生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身上的奇迹要被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普鲁士和勃兰登堡的共主,以及霍亨索伦家族如何成为王族的历史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那么书归正传,我们把视角转回七年战争。

1758年,在经过了一系列从全局角度来看颇为缓慢和失策的前进与后退之后,女皇叶莉扎维塔的军队终于控制了东普鲁士地区。此时,慢热型的俄军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威胁,腓特烈大帝也因此严重低估了俄军的实力。

在之后的几年里,腓特烈度过了整场战争中最痛苦的几个时期。他先是在库勒斯道夫战役中输给了俄奥联军,又在1760年10月短暂地被俄奥联军占领了首都柏林。而就在腓特烈左支右绌时,俄国人已经逐渐稳定了东普鲁士的局势,并有序地进行着金融货币系统的重建。

然而,就在俄国步步为营地向普鲁士一路吞噬而来之时,叶莉扎维塔女皇突然驾崩了。1762年1月5日,俄国皇位落在了原为德意志贵族的彼得三世手中。亲德且花痴一般仰慕着腓特烈的彼得三世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执意与普鲁士讲和并撤军,让普鲁士从灭亡的边缘生生活转过来。

这次不知该称为戏剧性还是狗血的耽美……咳咳……事件就是著名的“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如前文所言,叶莉扎维塔最后的四年占领并经营着东普鲁士地区,而我们这经过漫长铺垫的一节正是要说这一时期俄国人在东普鲁士铸造的德式钱币。

当俄国军队到达东普鲁士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地的货币系统非常混乱。历史上,东普鲁士地区除了普鲁士钱币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德意志邦国和波兰钱币流通。各国钱币的纯度和重量本就不同,加上连年征战造成钱币减重、假币横行,俄国人在当地吃了不少亏。

1758年普鲁士3格罗申银币,德式工艺的精美在这个时代的普鲁士钱币上还显得遥遥无期

为了重整货币秩序,俄国人在东普鲁士铸造了带有叶莉扎维塔女皇头像,背面为普鲁士鹰徽的德式钱币。这些钱币在面值方面遵循帝国泰勒体系,从而保证了与旧币的无障碍兑换,而原来流通于东普鲁士的那些混乱的各国钱币则被勒令停用。

1759年俄制东普鲁士6格罗申银币

由于这些俄制钱币的主要铸造目的是为了维持占领区的基本消费,因此普遍为小面值银币,最大面值也只有1/3泰勒。

1761莫斯科造币厂铸造的东普鲁士三分之一泰勒银币

从1759年开始,这些钱币一直铸造到1761年。最初的模具雕刻于柯尼斯堡的造币厂,但钱币随后在柯尼斯堡和莫斯科同步生产,流通于俄占普鲁士领地和前线。

1761柯尼斯堡造币厂铸造的东普鲁士三分之一泰勒银币。上面莫斯科出产的钱币上女皇的头像更生动,两者对比显而易见:

人们普遍认为德国钱币精美而俄国钱币粗糙,但这事实上并不总能成立,或者可以说在许多时候都只是一种偏见。从结果来看,这些俄制东普鲁士小面值钱币无论在成色还是做工上都远远超过大多数德意志邦国辅币,考虑到它们作为特殊时期铸币而具有的临时性,则如此精巧的做工就更显难得。

1761年麦克伦堡8格罗申银币

鉴于俄国当时想要快速稳定地方经济的决心,这些俄制东普鲁士钱币虽然发行时间较短,但实际的铸造量却并不小。然而很可惜的是,当1762年彼得三世与普鲁士停战并归还所占领土时,腓特烈立即派遣专员到东普鲁士地区收购俄制钱币。

1759年俄国库勒斯道夫战役纪念章。在收回东普鲁士地区后,这枚纪念章与俄制钱币一起被列入了普鲁士官方收购名单。腓特烈大帝本打算在有生之年将这些让他蒙羞的俄国纪念章全部收齐销毁。

一系列有计划的收购和熔铸使得这些俄制钱币存世量迅速下降,最终从市场上几乎彻底消失。例如,据文献记载,1762年俄国在占领东普鲁士的最后时光铸造了六万多枚6格罗申银币,但如今没有一枚留存下来。

1724年,彼得大帝的女儿安娜·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与德意志的荷尔斯泰因·戈托尔普公爵卡尔·腓特烈签署了婚约。安娜夫妇原本打算争取俄罗斯皇位继承权,但1725年,彼得大帝在未能明确指明继承人的情况下就驾崩了,皇位最终落在了安娜的母亲、彼得的妻子和共治者叶卡捷琳娜一世的手中。

叶卡捷琳娜一世在钱币上的胸像

未能为自己与丈夫争取到皇位,安娜只能继续在德意志当荷尔斯泰因·戈托尔普公爵夫人。三年之后,她在生下了儿子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不久后就去世了。1739年,她的丈夫卡尔·腓特烈也去世了,荷尔斯泰因·戈托尔普的爵位由他们的儿子——年仅11岁的卡尔·彼得·乌尔里希继承。

卡尔·腓特烈1710年铸造的杜卡特金币

按照原本的计划,卡尔·彼得·乌尔里希——彼得大帝的外孙——将作为德意志贵族荷尔斯泰因·戈托尔普公爵治理父母留下的领产。如果运气好的话,卡尔还有机会沿着父亲的血脉成为瑞典王位继承人或者芬兰大公之类的。

然而情况在1742年发生了变化,女皇叶莉扎维塔将卡尔选为了俄罗斯皇位继承人。卡尔随后皈依东正教并改名彼得·费奥多罗维奇。

三年之后,彼得·费奥多罗维奇与自己一生的冤家、同样来自德意志的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尔恩布尔格公主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成婚。索菲亚同样皈依了东正教并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就这样,一对德意志贵族夫妇成了全俄罗斯的继承人。

索菲亚公主初到俄罗斯时的肖像

尽管彼得此时的头衔贵为“全俄罗斯的大公”,他仍然不太会说俄语。说到底,彼得无论怎么看都仍然还是个德意志小贵族。

1753年,彼得打算像其他德意志贵族一样铸造一枚自己的钱币。他聘请了雕模师约翰·路德维希·普洛斯为自己雕刻模具,并委托曼海姆造币厂铸造了自己的这枚泰勒银币。

对于熟悉德意志或者俄罗斯钱币的人来说,这枚钱币整体的不协调感非常明显。

在钱币的正面,彼得使用了“全俄罗斯的大公”的封号,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他偏偏按照天主教传统以拉丁文将币文写成“彼得·蒙神之恩·全俄罗斯的大公”这种形式,配上德意志风格的肖像。这种不伦不类的搭配不免给人一种“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王喇嘛”般的观看体验。

钱币的背面原计划雕刻象征俄罗斯的双头鹰,但雕刻师一不小心跑偏了,雕刻成了萨克森-波兰式双头鹰配双盾徽,再搭配上俄罗斯皇冠就不免显得特别别扭。

下图为萨克森-波兰王国1740年代钱币上的鹰徽与1750年代钱币上的双盾徽,大家可以自行与上图的彼得银币对比。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枚钱币具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它所包含的德意志、俄罗斯、波兰元素相互冲突又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这正如彼得其人一般。作为一枚钱币,这种奇诡的风格值得玩味与欣赏;但作为帝国的皇帝,彼得这种自我认知与实际身份的强烈矛盾注定给他带来人生的悲剧。

1762年,彼得正式加冕为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彼得立即终止了与普鲁士的战争并向同为德意志贵族且用兵如神的腓特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在统治俄罗斯的短短的185天里,彼得三世为自己铸造了一套个性鲜明的钱币。在钱币的正面,彼得三世的肖像没有梳起当时贵族中间常见的大卷发,而是像他心爱……啊不……仰慕的腓特烈一样扎了一个军人风格的马尾辫。这大概是彼得三世最直白的自我诠释了吧?

1762年7月8日,彼得三世的皇后、同样是德意志贵族出身的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彼得被迫退位。叶卡捷琳娜随后宣布继承皇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称“大帝”),而彼得则在政变八天之后被毒死了。

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驾崩,她与彼得三世的儿子保罗即位,称保罗一世。

女皇去世之前正在谋划着推翻尚未站稳脚跟的波斯卡扎尔王朝开国君主阿迦·穆罕默德·沙。叶卡捷琳娜以波斯入侵格鲁吉亚为契机发兵,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并准备向波斯本土入侵。

然而就在此时,女皇突然去世了。保罗即位后非但没有乘胜追击,反而立即召回了军队。刚刚建立起来的波斯卡扎尔王朝就这样逃过了一场战争。

这次事件简直可以称为“卡扎尔王朝的奇迹”了。前有彼得三世撤军普鲁士,后有保罗撤军卡扎尔,尽管许多人认为保罗并非彼得亲生,猫眼却觉得这俩人绝对是爷俩。

保罗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只是顺着历史线继续说说。下面我们就回到本文的主题。

前文提过,叶卡捷琳娜大帝本名索菲亚,是德意志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家族的公主。在女皇的娘家,她的父亲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以亲王的身份统辖着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国。

1742年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三分之二泰勒银币,正面为叶卡捷琳娜的父亲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与他的兄长约翰·路德维希二世:

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死后,公国由其子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继承。作为家族最后的男丁,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与妻子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索菲未能诞下男嗣。因此,在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死后,公国解体。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的三分之二泰勒银币

在旧公国的领土中,耶费尔是少数接受女性继承者的领地,因此这里被划到了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的姐姐、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名下。

叶卡捷琳娜非常明智地将这块帝国飞地交给自己的弟妹,也就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的遗孀弗里德里克管辖。弗里德里克遂代表俄罗斯皇室出任耶费尔的执政总督,直到1807年拿破仑占领这里为止。

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索菲的肖像

在保罗统治俄罗斯的时代,耶费尔曾以弗里德里克的名义发行过一组钱币。这组钱币完全按照德制系统铸造,但正面却使用了头戴俄罗斯皇冠的双头鹰以象征沙皇的宗主权。

1798年耶费尔的半泰勒银币

严格来说,这套钱币并没有提及沙皇的名字,只是刻画了象征俄罗斯的双头鹰。但实际上,钱币的币文清楚地表明了这块帝国飞地与俄罗斯之间的从属关系。作为地区实际长官的弗里德里克的名字被写在了钱币的背面,而正面的拉丁币文为“在你的荫下”,与钱币上的鹰徽相呼应,是在巧妙地引用《诗篇》中多次提及的“在你翅膀的荫下”,表明了耶费尔与俄国之间的关系。

所以,尽管耶费尔的这组钱币是标准的帝国泰勒制式,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藏家将其当作俄国钱币看待。

1801年,性格与父亲相似的保罗迎来了与父亲类似的下场。他在米哈伊洛夫宫中被自己的近臣刺杀而死,凶器为一个枕头……

一个印有刺杀凯撒场景的靠枕,除非双十一,否则正常人会买这种东西吗?

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德意志成长为欧洲强权,俄国没有什么机会再占据德意志领土发行钱币了。两国于是一起将注意力转向了波兰,并两次将其瓜分。

钱币是历史凝聚而成的宝石。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些钱币全部都是见证了18世纪欧洲的两个新兴力量——俄罗斯与德意志——如何在角力中共生的历史遗迹。

无论你喜欢德国文化还是俄国历史,亦或是单纯对世界战争史感兴趣,这些钱币都是值得了解的重要历史遗物,也是值得拥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