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为什么联想控股总是投金融_而不是科技?

为什么联想控股总是投金融_而不是科技

联想控股本身就是一家专门从事投资的公司。根据其官方网站,它是由“战略投资”和“金融投资”驱动的。所谓战略投资就是参与企业的经营,为企业提供帮助。这种投资通常占相当大的比例。金融投资纯粹是为了改变买卖,不太可能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

联想的主要投资方向包括五个: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创新消费和服务、农业和食品、先进制造和专业服务。尽管联想声称拥有如此多的投资方向,甚至包括制造业,但联想控股最喜欢的还是金融。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是联想集团,联想集团是我们通常所知的销售电脑的信息技术公司。然而,除了联想集团,柳传志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金融企业。

金融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其商业模式相对简单,有自己的杠杆属性。2018年,联想集团的收入达到3307亿元,但其对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净利润贡献仅为1085亿元。虽然金融业的收入只有69亿元,但联想控股的净利润却达到了2567亿元。

联想控股可以夸耀自己的投资能力,但事实上,这个账户无法仔细计算。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2387%的股份,市值为172亿港元,而联想控股的市值为437亿港元,中间差额为265亿港元。这是联想控股所有其他投资项目的总市值。金额的确不小,但与联想集团失去的机会相比,这样的回报显然还是太小了。

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有什么关系是一家公司吗

一直以来人们对联想都存在不尽相同的态度,有人赞扬联想的销售能力,有人则对联想企业本身有不小的看法,而近段时间联想高管天价年薪的消息再次将联想打造成了关注的焦点,那么联想究竟有哪些方面长期受人关注呢?

说起联想就不得不提到联想经历过的几代风云人物,除了柳传志和早期的技术人员倪光南,如今的联想已经传到了杨元庆的手里,而这位杨元庆为了能够成为联想的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贷款买股权。

杨元庆进入联想的时候是1989年,刚毕业的他只是个普通员工,但是由于个人能力强,杨元庆一路晋升,做到了职业经理人的位置。

但即便如此,杨元庆的联想股份数量还是不高,这就意味着其在公司的影响力很难得到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11年杨元庆迅速增持了联想集团的股份,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仅靠着他的工资和年终奖,根本拿不到联想多少股份,但他最后却硬是拿出了315亿的资金买下了8%的股权。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杨元庆究竟是靠着什么拿出了这么多资金呢?原来他是通过向银行借贷,才拿到了30亿的资金买股权。

不过杨元庆究竟是如何说动银行放贷,又是拿什么来做抵押的,这一点几乎无人知晓,而杨元庆本人对此也从未透露。

但事实证明,杨元庆的这一举措没有做错,正是靠着冒险贷款,为杨元庆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2020年,联想公司的净利润约为80亿元,而靠着联想上市的市值回报,杨元庆已经累计获得了60亿元。

但除了市值所带来的价值回报,杨元庆更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天价年薪, 从国内企业统计数据来看,杨元庆从2011年开始就从整个集团拿高达1亿元左右的年薪,一直到今年已经收入了196亿美元,也就是说杨元庆在10年的时间内,累计收入年薪高达126亿人民币。

对此不少人提出了质疑,认为杨元庆的年薪太高了,毕竟格力董明珠的年薪也不过200万左右,杨元庆何德何能敢拿这么多的薪酬。

而杨元庆也根据这个做出了回应, 他认为自己年薪虽高,但是却常年从事慈善事业,根据国内企业家捐款数额统计,杨元庆在10年内累计捐出了15亿元善款,甚至在母校交大身上就一次性注入了1亿元的基金投入。

同时杨元庆也曾公开表示,联想集团在美国分公司的员工薪酬也不低,自己总不能拿到的薪资比美国的员工薪资还要低吧?

从这一点来看,其在美国的员工收入恐怕也已经突破或者接近10亿元,可见联想的盈利能力有多么强大。

可是作为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生产企业,即便笔记本卖得再好,利润再高,面对管理人员如此之高的薪资恐怕也是吃不消的,那么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许联想的研发比重可以给出答案,在2019年,杨元庆就已经主动表示,联想没有研发集团自身所需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打算,也就是说,曾经在倪光南带领下,打造自研芯片的联想集团已经从技术研发企业,转变成了杨元庆手中的商业性公司。

曾经的联想,因为有倪光南院士坐镇,相继开发出了汉卡、笔记本和ASIC芯片产品,1989年,也就是杨元庆入职的那一年,联想将Z80芯片进行替代,成为了国产芯片 科技 领域的佼佼者。

但也就是从那以后,柳传志对市场的扩大和对技术的淡漠,导致联想的技术研发业务再也难以比肩往日,一直到杨元庆官宣放弃研发后,联想的技术标签才被彻底淡化。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用技术研发投入的联想,自然会有大笔的资金用于薪资的发放,杨元庆等人的高薪也就不足为奇。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联想的营收仍高达4110亿元,总体还是在上涨,不过在缺乏研发投入和天价年薪的双重影响下,未来联想还能维持多久呢?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联想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电脑界要是重新洗牌,下一个大哥是谁?

前者是后者的母公司。

其业务除了后者的PC、手机、服务器等,还包括农业、金融、现代服务、化工与新材料等战略投资业务,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等财务投资业务,同时前者在其财报中,合并了后者的报表,后者占到其全部收入的94%。

通常,对于这种母子公司同时上市的情况,投资者会给予子公司更高的估值,因为子公司可能业务更加专注,管理效率也更高,这往往也意味着更好的投资回报。

不过,这种情况在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的关系中暂时呈现了相反的情况:目前联想控股的市值为130亿美元,联想集团为148亿美元,前者的市盈率为194倍,而后者不到18倍。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家公司的业绩将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因为联想控股的其他战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联想集团在其业绩中扮演主要驱动力。

但从长期来看,联想控股可能会逐步摆脱联想集团的影响,成长中的新战略业务可能带来更高的营收和盈利增长,而财务投资业务则会提供更高的弹性和想象空间,但也可能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从而压低估值。

不是电脑界要重新洗牌,而是在金融领域,外资合作上市公司都要洗牌,同时绝不允许私有企业资本无序扩张,打破垄断壁垒,这些因为已经超出了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围墙,更不符合 社会 主义特色制度的要求,这是一场革命,一场实现共同富裕的革命,任重道远!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 科技 创新,鼓励企业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背景下,联想作为一家曾经的 科技 领军企业一段时期以来难有大的作为,国人对此颇有非议,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在共同富裕 历史 潮流下,高负债的企业高管拿着令人咂舌的高薪,是那么的刺眼,哪怕是 股份制 公司有权决定薪酬,但是这个做法应当受到批评。我个人认为下一个应该是华为公司,华为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想多了。

HP负债率超过110%,每股净资产-1432美元都运转的好好的,联想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在在杞人忧天的都是那些完全不懂行被同样不懂的带路党带到沟里的人。

电脑远不是一些不懂行的人在那瞎掰的就是个简单的机箱组装。

电脑硬件之间是否兼容,各个供应商的配件能否适配,软件能否正常运行,软件和硬件能否兼容,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之间的设计有什么区别,服务器和超算机组就更不是简单的组装就可以的。

神舟12号上面用到的Thinkpad,更是要满足失重、强辐射等苛刻条件下的太空环境下的正常运转要求。

组装几台电脑也许一个二手电脑店就可以做到。但是谁买电脑会专门找个二手电脑店去组装呢。

组装几千万台,就必须有强大的供应链和运维体系支持,电脑行业普遍的高负债率,基本上都是原材和存货周转占用庞大的资金链。

说到联想,如果不是通过收购IBM PC和MOTO 手机业务,根本就很难打入西方市场。

即使大家以为的强大如华为,至今也很难切入欧美市场。

现在中科院通过联想控股直接或间接持有联想集团近30%的股份,同时国科控股持有联想控股的股份大概也是30%。

那么多人指望着联想出事,真的是包藏祸心,所殃及到的联想国内几万的员工还有众多的供应商暂且不说。中科院代表的国有资产从20万创业,到如今所持有的联想集团近300亿市值,联想控股近90亿市值将会化为乌有。

这就是那些口口声声喊着爱国,喊着不买联想电脑的那一帮人所期望的吗?

无知者任所谓的公知带路党牵着鼻子走,而没有任何辨别能力,真是可怜、可悲又可笑。

组装企业中国几大品牌哪个都能顶上

联想事件的争议不在产品本身,是在高管的贪婪。现在他们拼命躲在联想身后,挟整个联想对抗舆论,估计一时半会不可能有结果。在全球化进程受挫的今天,重建一条供应链十分不易,但当顺畅完整的供应链建起后,就是新王者出现之时。

华为

华为。

重点不是电脑界,时代在变,所有企业家如果不去提升升级,不去提升格局,不去适应时代变化,都将被时代所抛弃,比如教育培训龙头新东方,比如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比如曾经的图书电商老大当当网,不是付出惨痛的代价就是退市,幸运的是万达集团企业调整的及时没有陷入巨大的困境。

老大不会变,那些起哄愤青基本都不是界内人士、电脑采购管理人员以及电脑购买人,用电脑的人都清楚什么产品好!

不担心

会有更好的电脑中国造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联想控股总是投金融,而不是科技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联想控股总是投金融,而不是科技、贷走银行30亿买联想股权,杨元庆10年赚回12.6亿,却声称不搞研发、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有什么关系是一家公司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