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亲身经历,1988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当时连续多年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货币超发、贷款超发,加上当时生产力落后,商品一直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恰逢放开多数商品价格管制(部分引入了市场经济制度、改变了完全的计划经济制度),这才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抢购。
求80,90年代的一些物价
如果你从生活必需品的角度来看,又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大米的价格在1988年的时候每斤03元,现在大米每斤5-6块钱左右,高档一些的进口大米每斤要十几元,如果按照大米每斤6元钱为标准,那么大米的价格在1988年到现在就提高了20倍。以大米上涨20倍来计算,那1988年的100元相当于在的2000元。
1988年为什么恩格尔系数上升
1、80,90年代城市职工的平均收入约是40元人民币一个月
2、80,90年代它分配住房给职工,房租在一个月10元以下,
3、80,90年代小学学费是一年10元以下,
4、80,90年代医院的挂号费是03元左右,
5、1980年代**票是约02元,
6、80,90年代水费是约2分钱一吨,
7、80,90年代大米018元一斤,
8、80,90年代大豆017元,
9、80,90年代玉米009元,
10、80,90年代西红柿005元,
80,90年代物价:土豆005元、猪肉093元、豆油08元、自行车150元、手表100元、收音机100元、棉布035元、胶鞋3元、电费007元、水费010元、邮票008元、理发020元、散装白酒1元、彩电1800元(80年代)、手机10000元(90年代初)。
80,90年代,人们的收入差别不大。
参考资料:
东方财富网—80年代价格改革回顾及反思
东方财富网—收入与物价的大背离:80年代价格改革回顾
1988年的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今天多少钱?银行是怎么计算的
1988年恩格尔系数上升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粮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以下是导致1988年恩格尔系数上升的相关因素:
1 自然灾害:1988年中国南方发生了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的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农作物损失严重,粮食供应减少,导致粮价上涨,使得居民在购买粮食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
2 经济因素:中国在1988年改革开放已经近十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在生活消费上开始向高质量、高品质的食品方向迈进,通常这种食品成本较高,会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
3 政策影响:1988年,中国国家颁布了《计划生育条例》,要求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措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引导了居民结构性减少了家庭人口数量,但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没有减少,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
综上所述,1988年恩格尔系数上升的原因可能包括自然灾害、经济因素和政策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
1988年的1万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1998年1万元相当现在多少钱,这个不会有准确的答案,因为对比的商品不同,得出的答案是有所差异的,我国央行一般使用M2表示货币供应量对比M2广义货币量,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75万元;例如1998年三等小麦价格最低保护价格约05毛/斤,2019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相当于1斤小麦112元,上涨224倍,按照小麦的购买力计算,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24万元,如果对比商品房销售价格,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4万元;对比国民人均收入指标计算,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185万元。所以无法精确计算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一、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
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
三、2011年11月15日,据央行透露,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央行称,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进行修订和完善。当日,央行就M2扩大口径一事,对M2+的概念只字未提。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认为,新增加了两个指标,应该还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谓M2+。但盛宏清则表示,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之后,或许就是所谓的M2+。盛宏清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即是同业存款。既然央行已将此类同业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银行计算存贷比时,这部分存款理应加入分母之中。如果这部分同业存款算入存贷比的分母之中,那将极大地释放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力
08年的1万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2万元左右。现在你看一下房子就知道了,08年的1万块钱可以付首付了,那么就意味着现在的钱已经贬值了1/12。所以说,的确是不值钱了,因为猪肉都已经18元一斤了,所以你可以看一下08年的猪肉才多少钱一斤,这样就知道对比。对你来说,今这几年的通货膨胀的确是比较高的。
:
人民币的真实的贬值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通货膨胀率。由于人民币贬值会直接表现在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上,所以通货膨胀率或许能反映出人民币的实际贬值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过去40年的最高通货膨胀率是在1994年创下的241%,不过达到20%以上的也就只出现过这一次,即使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的也才出现过5次。而过去40年里每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仅495%左右,远不及人民币平均每年20%的贬值幅度。所以,如果仅靠通货膨胀率,似乎并不能解释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这么快。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应该比数据显示的更高,那我们就不妨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要说过去几十年什么东西价格涨得最快,那房子肯定能算一个。
1979年,我国的第一栋商品房在广州出现,那时差不多刚好也是在40年前,而当时预售价为700元/平米,如今该区域的房价大概在5万/平米左右。照此计算,这40年里房价平均每年的涨幅在113%左右。虽然比通货膨胀率高了不少,但仍不及人民币平均每年的贬值幅度。如果连房价上涨速度都不能赶上人民币贬值的速度,那其他东西就更不能了。
其次,来看一下货币发行的情况。如果说人民币贬值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那么货币的超发就是引起人民币贬值的原因。通常来说,货币的发行量增长超过GDP增长就被认为是货币超发,如果以此为判断标准的话,那我国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存在货币超发。
从1990年到2017年的28年里,我国的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907%,而同时期GDP平均每年的实际增长率为954%,这就意味着货币平均每年超发了953%。但如果根据文章开头数据,1988年的1万相当于现在的166万,那在过去30年里,人民币平均每年的贬值幅度却达到了186%,远高于货币超发率。所以用货币超发或许能解释部分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但仍然解释不了人民为什么会贬值得那么快。
以上就是关于1988年的通货膨胀有何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1988年的通货膨胀有何特点、88年的八百元存到现在多少钱了、求80,90年代的一些物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