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如何供养三宝

如何供养三宝

不布施为什麽就不能得到福报?佛为我们开示这个因果: 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应当至心勤供养三宝。” 讲记 先讲福田的种类和布施的因果律。善生菩萨又为我们请问:世尊!菩萨既然已经受了优婆塞戒,受戒之后应当?佛开示说:善男子,世间的福田总共有三种:第一是报恩田,第二是功德田,第三种是贫穷田。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功德田是说这个福田有功德在身,所以是功德田。贫穷田是说他自身没什麽功德,或是没有回报财物给你的能力,所以叫作贫穷田。田的意思是:如同田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就会出生果实。福田则是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能造福於种田者。佛详细解释说: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根本上师。也就是说,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但只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布施当然是拿了钱往外去行善,但是有人把本来供养父母的钱财删减甚至取消了,拿去外面大道场为自己做面子,心想:我有能力每个月供养许多钱。譬如每月供养师傅一万元。这其实是向父母克扣了月银来布施的,这是愚痴人!因为父母是首先应该要报恩的人,当你报恩时,不但报了他们抚养你的恩德,同时也已种了福田,来世福德无量。佛特地指出:父母也是福田的一种,所以称为报恩田。除了父母以外,师长—在时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教导你的人—纵使他们无法帮助你证悟,但毕竟都是你的师长,对你有恩德而应该回报,所以师长也是报恩田。除非他未悟言悟,并且害你成就大妄语罪。只要没有害到你,他所说的是表相正法或世间正理,对你有启蒙的恩德,不管他的法层次多么低,也都应该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也是报恩田。你回报他们的恩德时也是在种福田,不单是报恩而已。和上有时写作和尚,在佛世只有一人能被称为和上,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入灭之后,和上就有很多了!相对于所度的众生,每一位化主都是和上。特别是根本上师–帮你证悟的师长—他就是你的和上。不管和上有没有帮你证悟,只要剃度了你,他也算是你的和上。帮你得法的上师也是和上,又称为得法和上;这些和上都是报恩田,因为他们都有恩于你,你如果报恩的话,既是种福田,也是报恩,一举两得。既然在报恩田中种福田是一举两得的事,有智慧的人应当如是做。第二个功德田,是说他有功德在身。譬如在佛法中亲怔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譬如四加行初步的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旳, 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 证得所取空了, 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是功德田。贫穷田是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回报的众生,比如你做无畏施,但被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你,所以是贫穷田,指旳是一切穷苦困厄之人。穷苦人是说很贫穷旳人,困厄则如很有钱的人,但是被冻结而无钱可用了!或是被羁押、无期徒刑,永远无法提领钱财来使用,就是困厄的人。你救济他们,都属于在贫穷田中种福田。佛接着说明:如来世尊具有二种福田的性质;如来世尊于众生有恩,所以众生供养如来世尊,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如来世尊于世、出世间法究竟证知,所以具足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所以如来世尊同时也是功德田。三乘菩提法义一样具有两种田的特性,因为三乘菩提正法于众生有恩,所以我们护持正法时,就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三乘菩提也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能让我们成就三乘菩提,也能让我们依之而利益无量众生,所以也是功德田。所以,我们弘扬三乘菩提正法,护持三乘菩提正法,就是在功德田与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就不一样了,众僧具足三种田。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 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 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煖法乃至己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他们修道所需的一切物资都由众生来供应,当然不可能赚钱来回报你的供养,所以同时又是贫穷田。不过,这个贫穷田如今在台湾、大陆已经不同了!本来佛的规定是:僧众不许积聚房舍财产,也不许经商。但现在你们看凡夫众僧,台湾四大名山有多少财产?完全不同了!也有出家人经营饮食、书店……等等,都不如法,因此末法时的众僧已经不单单是贫穷田了,那些大法师们都是已经很有钱财的人,一般人根本都无法於他们相提并论的了,所以早已不是贫穷田了。甚至于有法师死后,留下好几亿的现金、一大片的房地产,让出家徒弟们在法院告来告去、互相争夺,闹得社会瞩目。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僧宝都还是属于贫穷田,也有很多人出家后很努力在修行辦道,根本不向信徒劝募钱财,从来不开口:我现在辦道缺少资粮。日子过得很清苦而专心在修行,这种僧众也是很多的,他们是如法的贫穷田。由以上所说,可知众僧具足三种田;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因为是田,以能生福的心田因缘,在家菩萨们既然受了优婆塞戒,就应以至诚心殷勤供养三宝,应该至心供养佛、法、僧。田的意思是可以种下福德,也能在未来世收割福德果实。如果想要在未来半年拥有许多粮食,你就得要种下稻子、高粱、大麦;不肯下种而每天翘着二郎腿等着收割,是不可能的。想要收获就得要先种田,在出世间法中说的修集资粮以及世间法中说的行善得福报,所谓善有善报是一样的道理:福田种下了,未来就得福果的回报。福田有三种,每一种都可以种,除非一种状况:真的不富裕,只好集中所有的资财去种一次最好的福田;否则,各类福田都可以种。种福田、得果报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是田–能生福德之田地–种了以后在未来世可以得到该有的福德回报,这就是布施的因果。布施的因就是种福田,未来世收割福报的果实,布施的果就是来世收取大量的福德回报。既然布施有因果,又因为布施的行为有很多种差别,当然会导致未来世的福报有很多种差别不同,这在稍后佛将会提到。所以佛说三种田,意思是在说明这三种是菩萨修集福德的田地,在福田种下布施的因,就有了未来世福德的果,福田的道理就是如此。所以,若有人不布施而求来世富裕,就是妄想者。由布施于福田而出生了世间福德果报,所以不论此世拥有多少财富,自己都要安分:只管努力经营,不要怨天尤人,都是往世的自己修来的。如果修集福德时,是你单独种下的福田,来世别人都无法截取。若你未来世小时生在贫穷家庭,你是老么,还没有能力赚钱,但其实你将来很有福报,可是别人无法从你身上截取你该有的福报。等到你成家立业了,开始赚大钱时,大家都分家了,也拿不到你的钱,除非你愿意帮忙他们。所以布施的因果是确实存在的,这也是我们所亲自体验的。这部分,后面佛还会再说到,我们这里就暂时不说;只说明因为它是福田,所以你下种一定时间后,就会有福德果报的回收,谁都无法来劫夺,因为这是你所独有的,因为不是与人共同种下的福田。既然发愿要修学佛道,那是很长远的事,要经历三大无量数劫。在三大无量数劫中,想要行菩萨道时一直都能轻松愉快,就该有世间的福德资粮;然而世间的福德资粮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是单靠聪明就能得到。常常可以看到聪明人与憨厚人,同样一种买卖,聪明人每次经营都赔钱;憨厚人看来笨笨傻傻的,很容易相信别人而似乎常常会受骗上当的人,却是每次都阴错阳差而赚大钱,这种现象太多了!所以,福报不是靠小聪明得来的,而是过去世种了多少福田,这一世就有多少福报。不种福田而想要有收获,是不可能的。所以,种福田就是布施因,未来世的收获就是布施果。 “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若自力作,若劝人作;见人作时,心生欢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合掌赞叹恭敬尊重。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讲记 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教导我们。法界真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只有如来能告诉我们,一切人、天绝做不到,一切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也都是随同如来受教的。所以释迦世尊入灭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因为智慧相差太遥远了。因此说如来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心中,如来能说一切法。由此缘故,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以精进、殷勤心供养如来生身,供养如来舍利,供养如来形象、如来塔庙。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与我们一样是百年之身;如果我们将来人寿八万岁,那时如来应现时也将同样是八万岁,这就是生身。灭身是说如来的生身入灭度时留下的舍利,包括还没有火化之前的色身及三味火烧化以后的舍利子。形象就是雕塑出来的如来身像。塔庙是供奉如来形象或舍利的塔或寺院,都是菩萨们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的。如果是在空旷荒野,没有如来的舍利塔、佛教寺院、如来聖像的地方,也应当常常系念于如来、尊重赞叹。若在空野没有塔、像的地方,我们可以自己的力量兴建塔庙,或劝别人与我们一起来作。看见别人正在作如来形象、塔、寺时,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共同合作,也应当心生欢喜,就会有随喜的功德。如果在法上有所修证了,应当凭藉你实证的智慧功德,广教众人共田兴建寺庙来供养如来形像。供养如来形像以后,千万不可对自己生起轻视之想,不须老是崇他抑已,不该认为自己在佛法修证上永远低劣,应当像儒家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譬如有的人一天到晚贬抑自己:明心与见性,在末法时代根本不可能,我是一定没有希望的。那他就真的没希望了。如果有信心:善知识可以证悟,我也应当如是。若不看轻自已,将来总有机会证悟的,所以于已身中莫生轻想。对自己如是,对於三宝也应当如是莫生轻想。若对三宝生起轻想,对佛法就无法具足信心,就脱离不了十信位了,所以对三宝千万不可生起轻想。塔庙、如来形像都作好了, 将来供养时, 可别准备了供养物品之后就开囗说: 某某人啊! 你帮我去供佛。因为这里面是有布施因果的。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你这样做,就是把供佛的无量无边来世福德交给别人来控制了。这个因果后面会说明,现在且先不谈。所以凡所供养时都应该亲自去供养,不要使唤别人替你去做。假使你今天得到了很好的、极品的供物,可别教别人帮你带到正觉讲堂来供养,应该亲自来供养,所以佛说不使人做:不使唤别人替你做。供养时也不要为了胜过别人而做供养。有些人供佛时是在与人比较高下的,这心态不好,但为供佛而供养,不为胜他而供养。做任何布施胜行时,心中不起愁恼之心,若有愁恼之心就不好了。刚开始学佛的人,往往会有愁恼之心,诸位听了也许觉得很奇怪。他们想:我去庙里面拜神,拜完了都是拿回家自己吃;可是在佛寺供了佛,却说不应该拿回家,要请和尚吃。他不懂供养三宝的道理,就起了愁恼,因为不晓得僧宝功德无量无边。佛弟子总是想:最好有僧宝愿意享用我的供品。有时遇到一位聖僧,若他愿意在你的供品上吃一口,你来世的福德就大了,还愁恼什麽?真是没智慧,所以是世俗人。以前要是有谁,亲自供养了广钦老和尚,那福德可大了!但是多少人有这个机会?不多!因为他不标榜自己,不到处示现说他是开悟的聖僧。如今有正觉的如来藏亲证妙法,聖僧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有谁供养上了,来世的福德可就大了!所以在供养时,心中不应愁恼。供养时也不该后悔:我花了这麽多钱,买了这麽好的日本水梨供僧。后悔的人可真是傻瓜呢!所以佛说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并且要合掌赞叹、恭敬尊重。才是有智慧的人。若以至诚心供养,或以后悔心供养,未来世的福报是有所差别的。如果只能一钱来供养,乃至多到十钱、百钱、万钱或无量宝来供养三宝;若是穷人,有时甚至穷到只能用一条线来供养也可以;总不能说你连一条线都没有吧?这也可以供养了!所以没有不布施的理由。供养一条线能做什麽?可以让比丘们缝补僧服。不过这是古时,如今想要找一位比丘、比丘尼衣服有破洞的还真困难。当然也有比丘专门穿补丁的衣服,那当然是故意穿的;并不是没有好的僧衣,而是故意穿着有补丁的僧袍。古时的人真是很穷,出家比丘多是山洞住、树下坐的,而他们的僧衣–特别是粪扫衣—都是在弃尸林的死人堆中,或有人火化亲属时,把裹尸布的最外层剪下来洗干净,再染了不美的颜色做成僧衣来穿的,所以都要缝缝补补;因此,那时供养棉线也是好供养之一,却不用花很多钱财。如今的佛弟子可别买了一团缝衣服的线来供养师傅们,现在用不着了!但是古时可以用一条线乃至无量条线供养三宝;也可以用一朵花乃至无量花来供养,或以一香乃至无量香来供养。若有文采的话,可以用一首偈来赞叹三宝,乃至以无量偈来赞叹三宝;也可在塔庙形象面前顶礼作为供养,或以无量的礼拜替代供养。也许有想:礼拜也算布施?算啊!当你礼敬三宝时,众生看了就说:这尊像一定有什麽功德,才值得他这样头顶礼拜,这究竟是什麽聖像?有何功德?丿就会好奇的探究起未,也就入佛门了!所以礼拜也是法布施,也会使很多人对三宝生起信心,也会增加一些人来供养三宝,僧团的道粮就不怕没着落了!因此,一礼也是施,无量礼也是施。乃至绕佛像一匝或无量匝,在如来塔庙或如来形像前右绕,也是供养。若是只于某一时间供养护持,乃至于无量时间都供养护持;若有时独自一人供养护持,若有时和许多人共同供养护持,佛说:若能如此以至诚心供养佛、法、僧三宝,若能在我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来供养或于我涅盘后供养形象,未来世中所得福德相等而无差别的。这就是先为大家建立布施的平等心。在布施时,佛希望大众都以平等心来布施;但是在后面也会顾念到比较贫乏的人如何布施而得到大福德,所以也会为大众分别不同的布施所得到的来世不同果报差别。既然大家都是以居士身来修学佛法,这个牵涉大家行菩萨道的未来世间福德资粮,佛当然会为大家详细开示,这在后面将会再细说。 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若见鸟兽践蹋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暴风水火之所坏处,亦当自治;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若有尘土,洒扫除拂;若有垢污,以香水洗。若作宝塔及作宝像,作讫当以种种幡盖香花奉上。若无真宝,力不能办,次以土木而造成之;成讫亦当幡盖香花、种种伎乐而供养之。若是塔中草木不净鸟兽死尸,及其粪秽萎花臭烂,悉当除去。蛇鼠孔穴,当塞治之。 讲记 当我们看见供养如来形象或舍利的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来供养。你说:供养铁做什麽?供养铁当然有作用,有许多地方是需要用铁来坚固的,所以铁也可以供养。绳索是用在晚上绑门、锁门,不让野兽跑进来;晚上关门时如果有锁,就用锁锁上;若无锁,就用绳子绑住门扇,所以供养了绳索都是供养。幡盖的幡就是挂在佛像两旁庄严用的,譬如现在綉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字样的挂幡;盖是宝盖,就是在佛像上面吊一个圆形的宝盖。我们正觉讲堂没办法做,因为我们讲堂是大楼,高度不够,所以不能供养宝盖。伎乐则是于佛像前以偈唱颂赞叹,是以伎乐作供养。灯、油、香也都是供养,香的供养最普遍,可以分为立香、卧香、燃香、塗香、末香、盘香……等。油有两种,一种是供养僧身用的,譬如年长的僧宝皮肤容易裂伤时可以用来涂敷,叫作香油,另外一种就是点灯用的油。供灯就是以光明来供养。总之,见到如来寺庙、舍利塔、如来形象时,应当作种种供养。若是塔庙有鸟兽来践踏毁坏,鸟屎沾污、野兽乱咬践踏而脏污了,要把它铺平、涂净。古时地板不是用水泥铺的,更不会贴瓷砖;我们四、五十年前的乡下,地板都还是泥巴,要把它捶平砸实,都是泥土地;当时的水泥地,是医生家才有。当我们有水泥地时,医生家中是铺瓷砖的;古时既然是泥地,所以鸟兽进来拉屎沥尿而臭味难闻,就应当治之,就是把它挖除,然后再用泥土填平以后涂抹平整,这就是涂治。扫除令净,就是把鸟粪或不净的杂物扫除掉,使寺院中清净。若是暴风吹坏或水淹坏了、火烧坏了的地方,若自己有力量時就把它治理好,意思是尽量不必让别人共同来做。言外之意是:这福田你自已种,不必分给别人种;因为这是无量报,在后面将会说到。既然无量报,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自己不做?所以亦当自治。若是自已真的没有能力,那就劝别人一起来做,人多了就可以用金银铜铁土木来做。如果塔、庙有尘土不净,就沥扫除拂。沥扫是因为泥地容易尘土飞扬,又会坌(ben)污了佛像,所以在地上先沥一点水,然后再扫除。供桌及如来形象就用净刷或拂尘来清净,不能用扫把去扫;如果有污垢除不掉,可以用香水擦洗。若是泥土做的佛像,当然就不可用香水了;若是石雕或金银铜铁所做的,可以用香水把它洗干净。假使建造宝塔制造了佛像,做好以后要以种种幡盖、燃香、鲜花奉上。若没有真实的宝物,自己的能力办不成,就退而求其次,改用泥土或木头来造像;做成以后同样以幡盖、香花及种种伎乐来赞叹、供养。如果是塔中长了草、杂木,或有不清净的鸟兽死尸,或有鸟兽进来留下粪秽,或以前供的鲜花萎烂了,都应当除掉。若看见墙壁有蛇鼠进出的孔穴,要塞起来,并且治理平整。有些人是很乡愿的,主张说:你把鼠洞、蛇洞塞住,那老鼠们不是要冻死了吗?别担心!它们自有谋生之处。这里供养三宝、佛的聖像所在之处,应当要庄严它,怎能让鼠蛇来脏污呢? 铜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银、琉璃、颇梨等像,常当洗治,吧任力香涂。随力造作种种璎珞,乃至犹如转轮圣王塔。精舍内,当以香涂,若白土泥。作塔像已,当以琉璃、颇梨、真珠、绫绢、彩绵、铃磬绳锁而供养之。画佛像时,彩中不杂胶乳鸡子。应以种种花贯、散花、妙绋、明镜、末香、涂香、散香、烧香、种种伎乐歌舞供养。如昼,夜亦如是;如夜,昼亦如是。 讲记 如果所造的佛像是铜像、木雕、泥做、金银、琉璃、颇梨物所造的聖像,都应加以香水清洗或泥土補治。做好之后再依自己的能力,以种种自己所能提供的香粉涂上,不要让它有臭味。如杲连香粉也没有,至少把泥土做成的佛像,用白土泥涂好,不要让它显出黄土、红土的模样。建造了塔像之后,应以琉璃、玻璃供养(以前玻璃很名贵,把窗户换成玻璃也是大供养),或以真珠、绫绢、彩绵、铃罄、绳锁而做种种供养。绫绢的供养并不是买来一整匹就放上去供养,而是把绫绢做成种种荘严的模样来荘严塔庙;若有僧宝,就在供佛形像以后转供僧宝,这就是绫绢的供养。画佛像时,在绘画彿像的彩料中,不要杂进胶乳与鸡子。因为古时的胶都是把动牣的骨头炼成粘粘旳胶,加上颜色而做成画佛像用的颜料,运种动物胶的颜料就不许用。也不可杂进乳汁去做,不管是牛奶或羊奶都不要用,凡是动牞性的都不可用。鸡子就是鸡蛋,有时为了让颜料它有粘性,不用胶时就加上蛋白,这些都不能用。佛像造好时,要用种种花贯(花贯是把花瓣撕开,一瓣一瓣的串起来,就像夏威夷人迎宾时把整串花瓣掛在颈子上)掛在佛像上供佛;散花则是把花瓣一瓣一瓣撕下来,用手一把抓起来,往佛像上方撒下来;同时也在塔庙中把花瓣到处撒,用以庄严道场,这就是散花供养。妙拂就是拂尘子,看你能做多好的拂尘,做好了就送来供养。还有供养明镜,让大家礼佛前先荘严仪容,大众就不会在塔庙中披头散发、威仪不整的礼佛及做事,这是明镜供养。再加上末香、塗香、散香、烧香等,作为供佛形像之用;也可以加上种种伎乐歌舞来供养。如同白天时这样供养,晚上也应如是供养。换句话说,塔庙建成后,佛像也安立好了,应当一日一夜供养。供养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不如外道烧酥大麦而供养之,终不以酥涂塔像身亦不乳洗。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如是供养,要身自作;若自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佐助之。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 讲记 佛又交待说:供养时不可以像外道那样烧酥、烧大麦来供养。千年来一直有佛门外道这么做,他们叫作火供。知道什麽宗派吗?(大众答:西藏密宗!)正是西藏密宗嘛!那其实是外道法,也是佛所禁止的,可是他们到现在仍在做。其实那是供养鬼神的作法,所以不如法。这也有开缘:譬如有时你以檀香粉供养,上面撒了几颗芝麻,增加香味,那是可以的。但是藏密不是这样,他们是整整一大盘芝麻,或一大盘大麦,或者整盘牛乳炼成的酥,都是整盘火焚而作供养,叫做火供,正是外道法。这种供养不是清净的供养,是供养外道神祇,作为祂们的食物。佛交待要供养如来形像的目的,并不是要你供养给如来食用,而是表示崇敬,同时也可以给护法神众享用,所以不必像藏密那样多。所从烧香供养只是表示清净供养与崇敬,并不是要以酥和大麦、谷类等食物做为鬼神的供养;所以佛门四众都不应违背佛的告诫而像藏密外道一样烧酥、烧大麦、谷物供养。他们做火供,有时是十几盘,三,四十盘的大麦,倒进一个大桶里面烧,那是以外道法的火供方式作供养,当然供养的都是鬼神,诸佛菩萨都不受这种不如法的供养,所以佛门四众都不应效法藏密以外道法方式作的供养。也不可用酥粉来涂抹塔或佛像,更也不可以用牛奶、羊奶来洗浴佛像。也访你们会想:哪有人这么奇怪,用牛奶在洗佛像的?我说有啊!而且还有人用酥油洗佛像的。假使因缘成熟了,有一天我们去朝聖时,你们会在瓦拉那西看到:那里的街道都是窄窄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每一家房子都有一个转角处的墙角凹进去,凹进去的地方都是四方形的,里面就放着一尊石雕的湿婆神像;他们的信徒每天早上都要去湿婆神大庙中供神,路途看见了湿婆神像时都要以洗浴作供养;有钱人家就用银做的小茶壶,没钱的人家就用铝做的小茶壶;茶壶中装着牛乳或香油,他们都不敢拿低,都是高举过眉,免得不敬;一出门就嘴里不断唱念着:喔! 南无希哇噜!意思是:喔! 归命湿婆神。一面走一面唱念。我去朝聖时听到这一句话,就在心中记下来:南无希哇噜。当时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定中、梦中稍微忆起梵咒,才懂得那句话的意思。他们往神庙的路上,要经过很多人家,路上櫛比鳞次的房子,每一户墙脚都有一尊湿婆神的石像;他们就口中念着归命湿婆神,同時把壶中的香水或香油、牛乳,往神像头上淋一些。但是那一次去朝礼聖地时,在瓦拉那西街道上,只看见香水或香油,没有看到用牛奶的。他们这样供养洗浴的结果是:每一尊湿婆神像都是乌漆抹黑的。我们佛门不该学这个,所以千万不要用酥油来涂抹塔身或如来形像,也不可用牛奶洗浴佛像,必须保持塔庙与聖像的清净与莊严。也不可以造做半身的佛像;雕佛像时必须是全身的,或立、或卧都可,但不可以雕半身的。有的人只雕头像,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有人做半身的佛像,也就是只做胸像,是不如法的;若是得到了古董级的佛像头部,应该赶快找到身像,迅速合倂完整,才是如法的行为,不可收藏起来作为古董。有的佛像身形已经不具足了,要秘密的藏起来,不可让人瞧见,但是要找人来修补好。有人在传说:你们那本《学佛之心态》的封面佛像都断了一双手,你们还在用?我说:正是要用那一尊断手的佛像,象征正法被他们搞断了一双手!除此以外,我们不会再用这种形像不全的佛像。那本书的封面,就是显示当时的状况,平常都不能用这种佛像。所以我们书籍的封面设计,如果是用残缺的半身佛像,或残缺成只有头像的,我都不同意,就只有那本书会采用。佛像缺漏、毁坏的部分都修补好了,才可以显示给大众看。如果有看见寺院中的佛像毁坏了,这是说已经

家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出自学过的那个历史知识里面的?

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是福州手工艺品的传家三宝。

提起脱胎漆器,

——其实,我国漆器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福州漆器始于南宋。到了乾隆年间,福州漆匠沈绍安由于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漆灰夏布(麻布)裱褙的底胚还是完好无损。受到启发,他才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而到了光绪年间,福州脱胎漆器作品获得巴黎国际博览会金牌,从此才开始扬名天下。与北京的景泰蓝和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又十分轻巧,色泽瑰丽鲜艳,造型典雅别致,装饰性强,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退色,深受世人欢迎。脱胎漆器作品主要有:荷叶瓶、竹根瓶、提篮仙女、松鹤瓶、赤宝砂大花瓶、仿制司母戊大方鼎、六角绿金络缨瓶、天女散花等等。

脱胎漆器制作过程相当反复:先用泥土或木模等制成内胎,以生漆为粘剂,用夏布(麻布)逐层裱褙,连上两道漆灰料,阴干后脱去内胎,就是脱胎漆器的雏形了;在经过补、磨、上漆和阴干等几十道工序,才做成半成品;最后加工配上彩漆和装饰,才制成脱胎漆器。工期3到6个月。也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年轻人不想学此手艺,目前市场上的脱胎漆器作品,主要是原来福州一脱二脱工厂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的作品。

福州纸伞

福州纸伞,在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福州人又称她为“国伞”,以抵制铁骨布面的“洋伞”。纸伞工艺技术,据说是五代时期从中原和浙江一带传进福州的,分为: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5部艺,各自独立,分工合作,一把雨伞要经过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福州纸伞的伞骨由闽北特产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做的,伞面由本省特制的绵纸裱褙,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既能遮阳而不发泡,不爆裂,倾盆大雨冲淋一小时亦不脱骨,不漏水,图案色泽不退。传说有人曾经作过试验,反复收撑1170次,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经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伞骨完好。

发端于五代时期的福州纸伞,清朝才开始繁荣,清末民初时,福州拥有纸伞店达300多家。品种有:花伞,明油伞,丝绵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彩画花伞,绢印套色童伞等,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装饰观赏效果。而如今纸伞由于工艺繁琐及其自身的局限性,已悄然离开都市生活,成为人们收藏精美工艺品的特有对象了。

牛角梳

听过牛角梳与金同价的故事吗?1935年,福州“牛角虎梳”参加国际工艺品“小吕宋赛会”获金质奖后,据说有个巨商叫胡文虎曾出价半斤黄金购买此梳,从此牛角梳与金同价流传开来。

牛角梳造型美观,梳齿坚韧润滑而不拔发,去污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是福州特有的“三宝”手工艺品之一。

福州历来是中国头梳的三大产地之一,制梳行业源远流长,因为1976年福州北郊新店出土一座南宋古墓,随葬物中有6支黑水牛角梳,人们预测福州牛角梳至少有着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18世纪末,福州的角梳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当时的制梳业仍然以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为主,专门的制梳作坊为数不多。相传,有一个叫李逢球的制梳专业户发现宰牛场的水牛蹄壳价格十分便宜,便大量收购来作成角梳,不曾想他做的角梳被一位琉球的茶叶商人看中,大批订货外销。李逢球大受鼓舞,从此举家从紫阳迁居到南门外沙境(现斗中街一带),以“李盛兴”为号正式开店,以后子承父业,一直以制梳为生。福州著名的角梳“三发记”(李发记、李厚记、李祥记),就是由他们父子创立经营的。19世纪30年代,福州的角梳业进入鼎盛时期,开业的店号大小就有150多家,其中最负盛名的角梳品牌有:邹宗惠“邹振记角梳庄”生产的“飞鹰牌”角梳,李逢球“李厚记角梳庄”生产的“航海牌”角梳,蔡寿穗、蔡寿达“润光厚角梳庄”生产的“童牛牌”角梳。1933年,福州润光厚角梳庄制作的“童牛”牌角梳,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

福州的制梳业十分讲究技术和质量,选料绝不用杂角、死牛角、大黄角,唯选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水牛角,选蹄也只取生性水牛蹄。经过锯、开、劈、凿、剔、打坯等工序制出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然后按梳势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贴上金银箔后方能成品。据了解,过去制作牛角梳很辛苦,所有的工序全是盘腿坐在矮凳上完成的。而如今简单,部分工序已由机器代

替手工完成了。

请问龙与地下城三宝书《玩家手册》《城主指南》《怪物图鉴》在北京哪里有得卖啊!!

这只是一个历史小故事,并非历史知识。

古时候,在东明有一户姓杨的户家,上一辈的老人都不在了,只有兄弟二人过日子,老大种地,还做一点小买卖,老二是个读书人,哥嫂供二弟上学。日子过久了,老大媳妇就对老大嘟嚷开了:“咱们出力干活挣钱,老二怪得,清吃清喝,还要咱拿钱供他上学,这样不中,咱也得让老二出去挣钱去。”老大听媳妇的,老二没办法就停学了。有一天,老大拿了一百两银子,对老二说:“老二,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到外边去做点生意吧。”老二是个读书人,哪会做生意啊?出门就往南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只见前面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道观,走近一看,是庄子观,眼看天都黑了,就只好在这里过夜啦。庄子观里就有一位道人,见他远道而来,文诌诌的象个读书人,一问才知道被哥嫂赶了出来,第一次出门做生意,跑了一天啦,连饭也没吃,便赶紧烧火做饭。吃完饭,老二看这庄子观十分破旧,便说:“这道观太破烂了,我把这一百两银子给你把道观修修吧。”

春去冬来,转眼一年快过去啦,庄子观也修好了,也该回家了,老二想起哥嫂给的一百两银子是叫他做生意的,如今把钱都修庄子观了,回家咋给哥嫂交待呀?想到这儿,老二伤心的哭了起来。道士见了,就对他说:“你回去后,你哥嫂肯定要和你分家,分家的时候,你啥家产都别要,就要你庄西北的二亩盐碱地和你家没人穿的一件破棉袄。另外你出了庄子观往东拐,庄东头有一个姑娘等着你,你别嫌她丑,就娶她当媳妇”。老二没办法,也只好这样啦。

就这样,老二领着媳妇就回家啦。哥嫂一见他这样,不但没赚到钱,领个媳妇回来又恁丑,都冲着老二瞪眼。哥嫂便商量好要给老二分家,便把舅舅请来。老二说:“家里的财产我也不要,就把咱家庄西北的二亩盐碱地给我,再把咱家没人穿的破棉袄给我就中啦”。舅舅一听,觉着老二怪可怜,就劝他还是再要点吧,老二还是不要。哥嫂二人嘟嚷着说:“不要更好,就这样分家”。老二媳妇很贤惠,也没说啥。第二天一早,饭也没吃,老二领着媳妇、带着破棉袄就走啦。在盐碱地的地头,搭了个草庵子,就和媳妇住了下来。晚上,老二便和媳妇一起坐在破棉袄上,不一会,两口子就象睡在屋里柔软的大床上。第二天天一亮,老二两口子走出草庵子一看,二亩地里长出了厚厚一层白哗哗的盐碱。在古时,盐是紧俏物品,两口子一看,高兴毁啦。从此,老二夫妻俩,做起了熬碱卖盐的生意,老二媳妇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刮碱熬盐,老二出门卖盐。两年以后,他们盖起了新房子,还买了地,雇了长工短工,要啥有啥。过了几年,他们又有了孩子,孩子吃的又白又胖,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时候老二才明白,庄子观的道士就是庄子大仙,他得到了仙人的帮助,然而周围的地方不是旱就是涝,老百姓缺吃少穿,老二就放粮救济穷人。

有一天,他哥嫂领着一家老小,也来他这里排队领粮,老二说:“大哥大嫂怎么混的,田地财产都归你们了,咋反而穷到这步田地。”哥嫂羞愧地低下了头,嫂子说:“别说了,他二叔,都怨我心眼不好。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是一点也不假。”

俗话说,家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灵壁的三宝是

龙与地下城35版玩家手册即将出版了!!!!!

汕头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龙与地下城玩家手册。本书装帧将与第三波出版的3E玩家手册基本相同,文字方面进行了众多修正,使内容更加准确,避免了很多会产生歧义的词语。此书将于2007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渠道和具体售价以及随书赠品或附加产品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之中。敬请各位关注后续报道。

出处>张云雷杨九郎最后一场三宝是哪场

中国安徽省灵璧县的”三宝”已走向世界三宝者:一美,一奇,一丑也美者虞姬虞美人;丑者钟馗;奇者闻名遐迩的灵璧奇石。灵璧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高山伴流水,琴簧合瑟鸣,闻声解雅韵,自然是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灵璧石历史悠久,名冠古今中外,早在北宋时就被列为贡品,它与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并居首位。其可贵之处在于具备传统的赏石标准:”皱(石皮皴) 瘦(不臃舯) 、透(洞) 、漏(相通)、奇、清、坚、响诸美俱备,璀璨瑰玮,奇绝天下,堪称华夏瑰宝。 灵璧石就产在安徽省灵璧县。据说古人以“灵璧”二字名县,是取其“山川灵秀,石皆如璧”之义,使得物与地同名,石与璧并驾,可以想见人们对灵璧石何等珍爱了。灵璧县东北部绵延十几座山脉中都产有灵璧石,其中又以磬云山之灵璧石最为著名,远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被人们发掘并用于制作当时重要的乐器——特磬,因此又被称为“磬石”和“八音石”。此石黑亮如漆,石质细腻润滑,且叩之有声,音韵悦耳动听,为灵璧石中华之珍品。灵璧石不但声美(玉振金声,清越悠扬)、色美(五彩纷呈,光亮润泽),其形更美,天上飞禽,地下走兽,人类精灵世上万物,无不包罗。均是不假雕琢,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而且石质坚贞,硬度在6-7度之间,是“石之堪作玩者”(明 王守谦《灵璧石考》)。宋代诗人方岩还专门写了首长诗《灵璧磬石歌》,赞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如玉……” 灵璧石不仅开发早,而且盛名久享,在奇石家族中历来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宋代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且评述文字最多;明人文震亨撰写的《长物志 水石章》中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清代赵希鹄在其所著《洞天清禄集 怪石辨》中也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并说辩灵璧石的特点和真伪:“色如漆,间有白纹如玉,叩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动。”“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盖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刀刮之则成屑。”另外,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张应文的《论异石》、清代谢的《金玉琐碎》等专著中都对灵璧石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将其放在重要的地位。明代的王守谦还著有《灵璧石考》,专门研究和探考灵璧石。 历代的一些文人雅士也与灵璧石结下了不解这缘。据《苏子瞻集》载:宋元丰八年,东坡离黄州去金陵、扬州等地,道经灵璧,访张氏兰皋园,见一块“作麋鹿宛颈状”的灵璧石,甚爱,意欲得之,乃作《丑石风竹图》于张氏临华阁璧上,主人喜,以此石相赠。嗣后,东坡先生还专门作《灵璧张氏园亭记》一文以表纪念。“石痴”米芾更与灵璧石结下奇缘,以至每见灵璧石必拜,并口称“石兄”。据《灵璧志略》载:“米上司杨杰曾攫得他一块心爱的灵璧石,”米以杨夺其所最,罔然自失者累月,屡以书请之,竞不复得,留下了一段两贤相争的佳话。乾隆皇帝受灵璧石之美所染,御赐其“天下第一石”的美号。薄松龄也是灵璧石的藏家,至今在其纪念馆仍陈列着他当年收藏的数件灵璧石珍品。 灵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称利举步之宝,然沧海桑田,历遭百劫,现存世者寥寥。今灵璧县城西关**院西侧,为北宋兰皋遗址,有灵璧石一座,瑰伟异常,是故园遗址,北京的一些公园亦多处存有灵璧古石,如社稷坛西门外小土山之南的一座灵璧石,上面刻有乾隆御书“青莲朵”三字,原是南宋杭州德寿宫的陈列物,乾隆南巡时运往北京的,琼华岛上普安殿、正觉殿、见春亭、峦影亭一带的假山,其中有不少灵璧石,嵯峨峭峙。故宫御花园钦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灵璧石散叠其中。另外,苏州网狮园“看松读画轩”和“冷泉亭”内各有灵璧石一座,特别是冷泉亭中的一座,状如苍鹰展翅,玲珑剔透,色极清润,摩挲声响,是灵璧石中难得的珍品。广州南方戏院内有一座灵璧石,高丈余,立于药洲水上,黛色荧荧,气貌岸然,当时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宁诸公题铭,其中以北宋书法大家米芾所书“药洲”题刻最为著称。河南开封相国寺内尚存灵璧石一座,座下镌刻“艮岳遗石”四字,据考为北宋遗石,弥足珍贵。 灵璧石历史上曾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开掘。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高潮。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己酉年(1609),有一个叫张鸿的御史决心来灵璧觅石,乘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又一轮发坑取石的势潮开始了,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第三次采掘热近几年的事,随着奇石势兴起,海内外来灵璧求石者日众,于是当地农民视采石为致富途径,日夕奔走于山间觅石。一些当地人惊呼:灵璧石资源已濒临枯竭!并建议政府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禁止滥采乱挖和盲目流失,尽快建立一座“灵璧石藏馆”,收集与保护灵璧石精品,以飨后人。 在中国老百姓心中,钟馗是纳福除魔的鬼王。所以逢年过节、搬家开店时就去求购一幅钟馗画挂在室内,以除恶迎福。而灵璧钟馗画正是老百姓最喜爱之物了。 “楚汉之战,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项羽失意之至,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不忍成为项羽累赘,自刎身死。成就一段千古凄美的爱情故事。而灵璧正是垓下之战霸王别姬的地方。 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灵璧钟馗画就是传统的典型的世界的中国民间艺术。 明人汪云程《逸史搜奇》、清人张大复《天下乐》、金埴《不下带编》中都认为历史上确有钟馗其人。说钟馗是“大傩之仪” 中的方相氏转世生于唐代,“乃灵璧人”,“为人刚直忠勇”,才华出众,晋京应试,名列榜首,后为权奸所嫉害,,,一怒触阶而死。后人仰其品德,痛恨权奸,遂将钟馗写成神话故事,籍以伸张正气,鞭笞奸邪,将世间那些“王法不得而加” 的种种恶德败行加以类型化,“取诸色人,比之群鬼,一一抉别,发其隐情”。 自古以来,灵璧就被称为“钟馗画乡”。而据灵璧县志载:灵璧钟馗画艺人代代相传说:钟馗字正南,灵璧钟山南坡人。身体膘悍,聪颖睿智,文章锦绣。大比之年赴京应试,考中头名状元,因为权奸所嫉,以致名落孙山。愤怒之下,触阶而死。阴魂到了阎罗宝殿,阎王见其刚烈,乃封为“嫉恶状元”、“除魔将军”,可任意出入人间地府,捉鬼降妖,从此天下太平。钟馗的忠勇刚正为玉皇大帝所知,遂诏至天庭,加封为“翊正除邪雷霆驱魔帝君”。从此钟馗任意出入天庭、地府和人间,成为驱魔大神。宋朝元祜年间,灵璧县衙遭到恶鬼作崇,县官不得安于政事,乃求助于钟馗。钟馗一到灵璧,恶鬼顿时消声匿迹。次日,钟馗辞行他去,县官恳求久安之计,钟馗授意说:“你可请一画师为我画像,悬于衙内,恶鬼必不敢来”。县官遵意而行,画讫,张于壁上,一连数日,确实灵应。以后百姓纷纷效仿,于是钟馗画家愈来愈多,分布城乡各地,以摩写钟馗真像为能事,因此成为“钟馗画乡”。 据查史料载:灵璧钟馗画乡的形成,与吴道子画派名家宋代杨斐有关。杨斐尝作画于泗滨各大庙宇,在灵璧作画时间较长,曾传道子法与灵璧门徒,此应是灵璧钟馗画乡形成的主要背景。再者,由于钟馗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 首先是民间有着崇信钟馗的习尚民俗,其次是由于钟馗画产生于灵璧,把灵璧钟馗画冠以“灵判”,传每一年出一张“活钟馗”等神奇传说。然后是民间传说加上部分书籍载钟馗是灵璧人。其中清代学者金埴在《不下带编》一书里载: “周繇作《梦舞钟馗赋》,其警句云:‘奋长髯于阔臆,斜领全开;搔短发于圆颅,危冠欲坠。’后世画师写其象,须摩唐赋中语乃肖。相传,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 。这就增加了灵璧钟馗画的眩目光彩和迷人的魅力,以致风靡全国;还有清代学者齐周华在《名山藏副本- 钟馗像赞》中评灵璧钟馗画:“……唐玄宗梦钟馗斩虚耗之鬼而病瘳, 因命吴道子绘其像, 遍行天下 玄宗览之阅:‘卿如与朕同梦,盖肖极矣’。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唯灵璧所画,往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这段赞语把钟馗画的艺术提到相当高的地位,为灵璧钟馗画增加了知名度;最主要的是公元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灵壁翟光远的钟馗画获得金奖,使得灵璧钟馗画饮誉国际画坛。上世纪 80年代,灵璧孙淮滨的钟馗画被邀请参加新加坡“中国艺术节”,作品被全部购藏。 90年代,灵璧陈光林的钟馗画在香港一次拍卖会上,其“判官爷”以14 万港币成交。21世纪初,灵璧马林参加“国际徽商大会” ,现场画钟馗,被众多外国友人抢购,影响较深。也正是这些画家,使得灵璧钟馗画多次蜚声海内外,成就了灵璧钟馗画乡。 006年,灵璧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钟馗画乡”。

张云雷走红之前,就已经参与了德云社的专场“德云三宝”。而近日张云雷在邯郸的最后一场演出返场的时候,也是宣布自己退出德云社“德云三宝”的商演,并且感谢这两年观众对他和杨九郎的照顾。而对于张云雷的离开,很多观众也表示不舍,都希望他能继续出演,粉丝也是直言:曲终人不散。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供养三宝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供养三宝、福州三宝是什么详细点、家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出自学过的那个历史知识里面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