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在银行存1000万一年利息多少钱(1亿存死期5年利息多少)

在银行存1000万一年利息多少钱(1亿存死期5年利息多少)

在咱们老百姓的心里,银行储蓄存款永远是对自己的存款最保守、最安全的理财措施,并且银行也有很多理财产品,非常受到客户的青睐。可是如此让人信赖的银行,却也会有让人匪夷所思的时候。

就有这样一件蹊跷的事情,发生在了陕西一对老夫妻身上。2018年,这对夫妻打算将90万元的养老金存在银行,在满怀欢喜地想把存款提出来的时候,却被银行告知,账户里竟然一分钱也没有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账户里的90万元不翼而飞的事件背后,又究竟是谁的责任?

18年夏天的某一天,郑女士和老伴一起前往银行,他们想将自己90万元的养老金都存在银行里面,因为他们之前的存款一直是在广发银行存着,那里的利息也比较可观,所以两个人还是打算将90万元存在广发银行里。

郑女士用活期存款的方式,在广发银行存了90万元,用了两张广发银行的银行卡,其中一张卡存了50万,另一张卡存了40万。

存款三个月之后,郑女士前往银行将三个月的利息提了出来。然而又过了三个月,当郑女士想把这笔本金取出来的时候,却发现这笔活期存款已经变成了“死期”,原因是两张卡里的九十万存款,竟然不翼而飞了。

郑女士起初觉得,放在银行里是对这90万来说最安全最可靠的一种储蓄方法,然而这笔钱却取不出来,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郑女士觉得,是不是由于自己是想一笔将90万全部取出,所以可能在手续上有一些麻烦,需要办理一些业务。在这样的半信半疑之中,广发银行的员工表现得让郑女士非常怀疑。

给郑女士办理九十万存款业务的,是一名广发银行的银行职员,叫做黄超。黄超跟郑女士说道:

“您的钱现在在北京总行,您要取的钱太多了,所以想要取钱的话必须要到总行去申报。如果想把这90万元都取出来,您必须要跟我去北京一趟。”

听到这里,郑女士便觉得不对劲,每一个支行都应该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并且有能力把存在本行的钱返还给客户,如果要报备也是需要和银行的存钞地报备一下,好让运钞车将足够的金额运送过来。

之前也有很多郑女士的朋友,在广发银行存了钱,在提钱的时候都没有要前往总行进行确认的情况发生。郑女士觉得非常蹊跷,但是因为这笔钱需取出来急用,所以郑女士也没有多耽搁。

由于黄超已经为郑女士两口子买好了前往北京的飞机票,所以郑女士随即跟着黄超去到了北京。那么在北京落地之后,郑女士又会面对怎样的局面呢?

到了北京之后,郑女士跟着黄超进来一栋大楼,但是这种大楼里面并没有广发银行。黄超在前面带路,郑女士在后面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然而黄超却带着郑女士进了一个门,是一家投资公司的门面。

郑女士当时就是觉得非常的生气,于是质问黄超:

“你是不是把我们的钱都投到了这家投资公司里了?不然我们的钱是存在银行的,也没有与你办理任何委托投资的交易,我们的90万元又怎么会出现在投资公司里?”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已经超过了郑女士自己能够处理的范围。于是再回到西安之后,郑女士立刻前往公安局,报了案。

这样的金融纠纷案件也发生过不少,在这些案件的原因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客户都是自己委托了银行的,让经理偷偷的给自己在外面找一个利息更高的投资业务进行投资,一方面瞒着银行,一方面也给这个员工更多的提成。参照之前的案件,警方产生了对郑女士有这种做法的合理怀疑之后,郑女士却向警方反驳:

“我们根本没有让黄超拿我们的钱去放贷,或者说去进行任何别的投资,因为我们如果这样做的话,也不会去银行存款。

我们以前投过资,都吃过投资的亏,知道如果不谨慎就会把所有本钱都亏空,把养老金放银行是最稳妥的做法,所以我们选择把这90万元放银行,我们也不期望得到外面投资那么高的利息,我们只吃银行的利息就可以。”

尽管郑女士坚称,自己不知情这背后的真相,但是这只是郑女士的一面之词。那么对于这起事件,黄超本人和银行又会有怎样的表示呢?

郑女士后来还尝试过联系黄超,但是黄超根本联系不上。他现在也已经不是广发银行的员工了,在事件一开始,黄超就“跑路”了。黄超没有办理任何离职业务,就直接从公司消失了,也没有跟上司打招呼,所有人都不知道黄超现在的去向,他本人也处于一个失联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郑女士选择请广发银行西安分行银行的管理人员进行对峙,然而广发银行的李经理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这个情况发生可能是,郑阿姨您当时和黄超签订了什么理财产品协议,而这份产品应该不属于我们银行,是第三方的,您当时可能是收到过利息,所以将钱投在了这上面,但是现在第三方的本金兑付不了。这其中的交易您自己应该是最清楚的。”

听到这番话,郑女士一下子怒火中烧:

“我们之间的协议都是明明白白的,白纸黑字记在纸上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和他签订任何协议,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如果我想吃第三方投资的利息,那么我直接去外面找投资就可以,没必要在你们银行多费一番周折。”

你们也可以去查,我根本没有和黄超进行过任何的第三方协议。

郑女士与丈夫两人是退休的职工人员,两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才攒下了90万元的财产,加起来一共90万元的存款不翼而飞,换谁谁也会着急。郑女士非常慌乱,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黄超吞了我们的养老钱。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怎样一个前因后果呢?

其实在郑女士当初前往北京的时候,她也不是没有过疑虑。她想着如果把钱存在了银行,事到如今又取钱,还要跑到总行去的话,这份钱要通过领导的审批,这还是自己的钱吗?自己还能随意的掌控它吗?如果真有这种政策,那也过于不合理了。

不仅如此,郑女士在存钱的时候,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一开始,这90万元,只是存在郑女士的丈夫一个人的广发银行卡里面,但是郑女士考虑到,把钱存在一个卡里面就像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

广发银行是大银行,郑女士和丈夫都对这家银行有着充分的信任。尽管银行是最安全最可靠的地方,但是郑女士依然为自己留了个心眼,将这90万元,分在了两张卡里面储存,也就是将鸡蛋分在不同的篮子里面。

为了将这90万元分开,郑女士也特地在广发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将50万元存在丈夫的卡上,而将40万元转到了自己新办理的广发银行卡里面。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但是没想到在自己取钱的时候却出了这样的岔子。

现在的郑女士也非常怀疑,是黄超把自己的钱私自转到了投资银行,而银行觉得是郑女士与黄超签订了一些第三方理财协议,才导致郑女士的本金不能够要回来。

有相关人士也认为,是不是郑女士收到了黄超的理财诱惑,其实是在投资公司的协议里面签过字了,但是对于此事,郑女士再次进行了反驳:

“我们没有签过任何字,也没有授权黄超给我们办理第三方业务,我们的行动一概没有,他怎么能把我们的钱给转走呢?”

这个时候,郑女士提供了自己的银行流水账单。对于这份账单,郑女士也是非常疑惑:

“我们在这之前根本没查过余额,因为不会想到放在银行的钱会出这种事情。在北京的时候,也因为没带卡,在外地没办法查询余额;我们就是从北京回来之后,查了余额。”

在2018年的7月18日,郑女士的丈夫银行卡里有91万元的余额,而当天,郑女士为了分散风险,将40万元转给了自己名下卡里的银行卡。当时郑先生的卡里余下了51万的余额。

而当郑女士取钱的时候,发现两张卡里分别只有1000多元。流水账单还显示,在黄女士将90万元分在两张卡里之后,两张卡里随即出现了50万元和40万元的转账交易,也就是说,90万元都转了出去,但是这笔交易,郑女士说自己并不知情。

在之前郑女士和丈夫一起前往北京的时候,她也问过黄超,但是黄超却对她说,你只是想把自己的钱要回来,所以咱们能把钱要回来就行,别的不需要考虑了。

对于这种说辞,郑女士是非常的气愤,她对黄超反驳道:

“我们是把钱存在了广发银行,不是存在了你这里,你可没有随意来支配的权利,我们没有和你签订协议,所以我压根不会和投资公司的人进行谈判。”

面对黄超拿出来的协议,郑女士更是觉得莫名其妙,协议上写道,出借金额分别为五十万元和四十万元。而对于有逾期还款的企业,导致投资客户的本金不能按时回收,也会将九十万元分六个月予以兑付。

在种种的说辞之下,广发银行启动了针对黄超的内部调查程序,希望从黄超的业务办理中寻见一丝蛛丝马迹,但是仅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能够要查出黄超的罪证,调查整个事件,也不能仅仅凭借郑女士自己的说辞,而盖棺定论。

所以这一类金融事件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走上法庭,让司法来进行判断。走上司法程序的路是非常漫长的,由于此类金融案件的责任并不好判定,当初的交易记录也不能判定究竟是谁所为。

如果没有签订理财协议,或者是即使签订了也没有进行协议的保留,那么要进行取证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再联系不上黄超主要嫌疑人的情况下,整个案件的调查也将是十分漫长。

但是这个案件,最后可能会有两种结局,一是如果是黄超利用广发银行人员的身份,擅自销售了第三方的理财产品,那么黄超和所对应的投资公司都会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而被判处刑罚和罚款。

但如果是黄超在没有和郑女士签订协议的情况下,擅自挪用了郑女士账户里的90万元存款,就是触碰了挪用资金罪的罪责,也将被判处刑罚。最终的结果是,黄超应该面对他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处理业务不当而应有的惩罚。

郑女士的90万元养老金希望能够尽早追回,尽管这个案件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完结,但是在众多金融经济纠纷以及刑事诉讼案件之中,涉及到客户、银行、银行职员以及第三方的安全都是非常难以处理的。

在这些案件发生的背后,有一个道理也值得深思:

银行是否应该加强对银行职员的内部调查,是否应该加强宣传,增强客户和职员之间正当关系的意识,是否应该说服客户自己树立一种防范心理,相信银行,不要通过银行来进行别的交易。职员本身是否也应该依法办事,处理自己作为银行职员的业务本分,而不要触碰一些法律的灰色地带。

类似的金融案件在近期也发生过一起,在广东,一位商店老板取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账户被提醒余额不足,但是前些日子他刚刚在卡里存了24万元,怎么会余额不足呢?于是他连忙查看了自己的交易流水记录。发现24万元已经被全部提走。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卡的主人交代,密码只有自己知道,并且银行卡也没有给别人用过,近期没有什么诈骗电话本,也没有可疑的短信。经过卡的主人这么一说,警察渐渐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卡的主人把银行卡设置得非常的简单,只要用短信验证码来进行交易,就可以完成转账的业务处理。而尽管杨先生的手机一直在自己手里,但是却并不排除可能存在熟人拿了他的手机进行短信验证码来转账的可能性。

所有24万元的转账记录,在杨先生的手机里也找不到相关的短信提示,从这一点上,警方觉得可能会是熟人作案。

原来嫌疑人是杨先生店里的工人。由于这个犯罪嫌疑人蔡某沉迷于赌博,而赚的工资又不多,赌博欠下的债务越来越多,他实在无力偿还,所以就想到了这个歪点子。他平常并不了解老板的银行卡设置,也对银行卡这方面的教育业务并不知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想要赌一把。于是在某一天干活的时候,蔡某趁着杨先生不注意,转身就拿走了他放在柜台上的手机。

用短信验证码登录了杨先生的网上银行,就这样完成了交易。将自己一万多元的赌博债务都还上了,看到原来用老板的手机进行交易,竟然是这么简单,并且老板也没有发现自己作案的迹象,所以蔡某变本加厉的又进行了好几次转账业务。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蔡某一共将杨先生卡里的24万元全都转出来了。

尽管案件最后侦破了,但是这个事情还是提醒广大民众。在设置银行卡业务交易的时候,一定要采用比较安全的方式,不要使用短信验证码。这样有可能会存在着安全风险,并且也要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比如手机,银行卡,身份证等,不能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更不能将手机或者银行卡交给他人使用,并也要定期查看银行卡流水账单。

针对郑女士的案件,大家都是怎么看的?郑女士最后的90万元养老金是否能如愿以偿地回到她的账户中呢?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