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指数增强策略包括(量化指数增强策略排名)

指数增强策略包括(量化指数增强策略排名)

今年开始,好几家头部管理人高调推出不对标指数的量化多头策略,TY,JK,MH,LJ等等,最近特别火热。

如果是初识量化策略的投资者一定心中会有疑问,为啥以前只看到指数增强,一定要对标指数?

其实原因很简单,国内的量化投资是从量化对冲开始的,从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后开始,先有量化对冲中性策略,去掉空头对冲后再有指数增强,以至于就在不太久之前,很多人还总是认为量化和对冲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可分开。

提起量化策略第一印象就是稳健收益低波动。那么在指增策略的演变过程中,管理人常常感到束手束脚,因为要对标指数,所以在beta,大小盘市值,行业分布等等方面要贴近指数的本身的组合,通过更优的选股做出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

有的时候,超额收益特别好做,比如最近几个月,另外一些时候,超额收益特别难,比如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初,比如2019年后几个月。特别巧合的是,2019年和2020年两个年度的11月份,都是超额收益全行业都非常难的时候,绝大多数管理人都是月度负超额。

超额不好做有很多原因,市场交易量萎缩、波动率下降、风格切换太急都是重要原因。还有一些时候,对标的指数走势特别强,比如某一个指数已经是当天涨得最好的指数,那么量化选股组合要在当天跑赢这个指数就特别难,因为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指数成份股外的选股。

超额不太好做的时候,偷偷放一点市值的暴露行业的暴露,不要和指数对标得那么整齐,有时会占大便宜,比如前两年以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猛涨,如果股票组合更偏一些大票偏一些消费,自然能获取更高的“超额”,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也会摔个大跟头,毕竟没有人能做到完美的风格择时,方向总有赌错的时候。MSCI开发了一套BARRA风险模型,被全球的资管机构广为利用,国内量化管理人很多号称也在用,或者他们自己在BARRA的基础上做了优化,用来控制风险暴露。

超额波动太大常常会受到诟病,个人认为如果是一个量化对冲中性策略,如果风险暴露太大,是对投资者的极大不负责任,客户来购买中性产品,求的就是一个稳健,5%以内的最大回撤是老李的底线,最好能控制在3%以内。因为收益本来就并不高,还要面临负基差收敛带来的净值回撤,比较严格的控制风险暴露是控制整体净值波动的基本要求。

但是不对冲的的量化多头产品就不一样了,本质是一个多头策略,如果把行业约束放开,或者大小盘约束放开,或者其它方面放开等等,可能给股票组合带来更高的收益,更能适应市场风格的转换,相比完全对标某一个指数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的空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有一个前提,你名字不能再叫指数增强了,容易误导客户,全市场选股量化多头比较合适。因为对于指数增强策略来说超额收益的夏普比率是衡量优劣的金标准。

个人是比较推荐全市场选股量化多头策略的,毕竟投资者并非有那么喜爱某个指数,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量化多头策略应该和主观多头策略放在同一个维度来比较排名的。最牛的量化多头策略,如果能在沪深300指数最强的时候跑赢沪深300指增,中证500最强的时候跑赢500指增,那就真神了。毕竟贝塔的预测是何其困难!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推荐投资者把全市场选股的量化多头策略作为配置的一部分,长期持有。不过也提示两个重点,任何策略只是一种类型,管理人的甄别特别重要,不是说你谁做这个策略都牛X;另外就是量化多头策略和指数增强一样,始终是没有敞口择时的全仓股票多头策略,风险和波动必须认知清楚,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放在最高风险偏好的那一个部分。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