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2021年将发行哪些纪念币(2022年有什么纪念币发行计划)

2021年将发行哪些纪念币(2022年有什么纪念币发行计划)

投资要点

多维度解析2022年9月地方债发行特征

2022年9月,地方债发行仍以再融资债为主。稳增长诉求和政策指引下,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前置,1-6月今年额度已基本发完。7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骤减,9月发行规模萎缩至240.6亿元,地方债发行仍以再融资债为主(占比89.3%)。2022年1-9月合计来看,地方债发行6.35万亿元,仍多于2021年同期的5.62万亿元。

发行期限与发行利率:2022年9月地方债加权发行期限环比回升至9.88年,但仍明显低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同时,2022年9月地方债的加权票面利率环比下降至2.74%,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1)基建类投向规模为82.61亿元(辽宁和海南),占比47.4%;

2)棚改专项债发行规模为5.65亿元(辽宁和上海),占比为52.6%。

发行展望:结存专项债限额或于10月密集发行

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已基本使用完毕,稳增长诉求下,8月24日国常会指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

政策指引下,多地披露结存专项债限额分配情况,10月或迎新增专项债发行小高峰。9月27日,辽宁率先使用结存专项债限额发行共计67亿元的新增专项债。截至2022年10月9日,已有24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披露结存专项债限额分配情况,共涉及4367亿元,大部分计划于10月发行。

由于或用于隐性债务化解的新型再融资债的发行需要占用往年限额,结存专项债限额的使用或会挤占新型再融资债的潜在发行空间。

明年专项债限额有望提前下达。9月28日,主持召开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依法依规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限额”。根据往年经验,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或在今年12月左右下达。

投资策略:对于银行自营等机构来说,当前地方债仍然有一定配置价值

以10年期地方债为例,2020年以来地方债发行利率相较于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稳定在25BP左右,但自2022年以来利差有所下移,9月利差仅有14BP。

综合地方债流动性和各机构配置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对于银行自营、保险、券商自营等机构来说,当前地方债仍然有一定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放松不达预期;政策落地不达预期。

报告正文

稳增长诉求和政策指引下,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前置,1-6月今年额度已基本发完。7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骤减,9月发行规模萎缩至240.6亿元。2022年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截至2022年10月9日,已有24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披露结存专项债限额分配情况,共涉及4367亿元。

2022年9月的地方债发行有何特征?未来的发行节奏会怎样?当前地方债的配置价值如何?本文带您一一解读。

1 多维度解析2022年9月地方债发行特征

1.1、地方债发行仍以再融资债为主

2022年9月,地方债发行仍以再融资债为主。稳增长诉求和政策指引下,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前置,1-6月今年额度已基本发完。7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骤减,9月发行规模萎缩至240.6亿元,地方债发行仍以再融资债为主(占比89.3%)。2022年1-9月合计来看,地方债发行6.35万亿元,仍多于2021年同期的5.62万亿元。

按新增债、再融资债的分类来看,2022年9月地方新增债合计发行321.7亿元,环比继续下降(8月为642.2亿元),也明显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5716.3亿元);2022年9月地方再融资债发行规模为2689.2亿元,环比有所下降(8月为3267.2亿元),但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1662.2亿元)。整体来看,2022年9月地方债发行仍以再融资债为主(占比89.3%)。

按一般债和专项债的分类来看,2022年9月专项债合计发行1206.9亿元,低于8月水平(2148.8亿元),较2021年同期发行规模(6013.6亿元)也大幅下降;2022年9月一般债合计发行1804.0亿元,环比略有提高(8月为1760.6亿元),同时也高于2021年同期的发行规模(1364.8亿元);2022年9月专项债发行占比为40.%,较2021年9月(81.5%)明显下降。

2022年1-9月合计来看,地方债发行6.35万亿元,仍多于2021年同期的5.62万亿元。按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一般再融资债、专项再融资债划分来看,2022年/2021年1-9月各类地方债分别发行6990.5亿元/6818.9亿元、35431.7亿元/23661.0亿元、12377.5亿元/15566.2亿元、8685.3亿元/10108.9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1-9月新增专项债的发行放量明显,而再融资债发行相对较少。

政策指引下,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新增专项债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今年以来政策多次强调地方债早发行、早使用,政策指引下,2022年1-9月,新增一般债和新增专项债分别发行6990.50亿元和35431.66亿元,皆占全年限额的97.1%,全年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发行进度明显快于2021年同期(83.2%和64.8%)与2021年同期(95.9%和89.7%)。

2022年以来新型再融资债发行放缓,7月以来暂无发行。从2020年12月开始,部分再融资债募集资金用途表述为“偿还政府存量债务”,但2022年以来新型再融资债发行有所放缓,7月以来暂无发行,截至2022年9月底,新型再融资债合计发行规模达1.13万亿元,该部分资金或部分承担“置换债”的功能,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对于2022年9月的地方债发行,分地区来看,上海的地方债发行规模为506.80亿元,位居各地区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江苏(441.81亿元)、贵州(217.35亿元)和河北(195.57亿元)等地区。对于新增专项债,2022年9月仅上海、辽宁(不含大连)、海南和天津地区有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40.50亿元、67.00亿元、20.24亿元和12.89亿元。

2022年1-9月合计来看,广东(不含深圳)地方债发行规模为4864.05亿元,位居各地区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山东(4090.05亿元,不含青岛)、江苏(3350.64亿元)和四川(3598.63亿元)等地区。从新增专项债来看,广东(不含深圳)发行新增专项债3488.00亿元、发行最多,其次是山东(2621.00亿元,不含青岛)、河南(2086.00亿元)和浙江(2051.00亿元,不含宁波)。

1.2、地方债2022年9月的加权发行期限回升至9.88年

2022年9月地方债加权发行期限环比回升至9.88年,但仍明显低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13.46年和14.72年)。

从地方债各期限发行规模的占比分布来看,2022年9月的15年及以上超长期限地方债发行占比为14.6%,较2021年同期(40.8%)显著下降。相较于2021年同期(32.5%),2022年9月10年期地方债发行占比也有所下降。而3/5/7年期地方债的发行占比分别为12.2%、22.6%和22.9%,较2021年同期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6%、6.1%和16.2%)。

1.3、地方债2022年9月的加权票面利率为2.74%

我们统计了各月地方债发行加权票面利率(按发债规模进行加权)。伴随着无风险利率的中枢下移,2022年9月地方债的加权票面利率环比下降至2.74%,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24%)。

分地区来看,多数省市2022年1-9月发行的地方债期限较去年同期有所拉长的同时,发行成本却同比有所下降。除上海和北京(发行期限和发行成本皆有所下降)外,其他各地区2022年1-9月的地方债发行期限相较于去年同期皆有所拉长,而发行成本相较于去年同期则有所下降。

1.4、新增专项债中,2022年9月基建类投向占比为47.4%

从新增专项债的投向来看,以项目收益专项债为例(单只普通专项债的投向较为宽泛,不便于统计),2022年9月发行的项目收益专项债(174.24亿元)中,基建类投向规模为82.61亿元(由辽宁和海南发行),占比47.4%,余下部分皆为棚改专项债(由辽宁和上海发行,发行规模为91.63亿元,占比为52.6%)。

将2022年1-9月合计来看,2022年1-9月有71.1%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合计1.56万亿元)投向基建领域,较2021年同期(占比61.5%)有所提升,同时,工业/产业园区专项债占比5.0%,较2021年同期(占比2.9%)也有所增加。此外,棚改专项债、社会事业专项债和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占比分别为13.8%、7.9%和2.2%,较2021年同期则有所下降(17.6%、8.9%和8.6%)。

对2022年1-9月基建领域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具体投向[1]来看,除8月未有基建领域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发行外,1-6月的具体投向分布较为稳定,但7月和9月分别仅民生服务、交通设施领域有项目收益专项债发行。1-9月民生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占比分别为53.6%、22.2%、13.2%,合计占比近9成,与去年同期(仅4-9月有发行基建领域的项目收益专项债)相比,民生服务领域占比明显扩大。此外,农林水利领域占比也达9.4%,还有少数专项债投向了生态环保、冷链物流设施、能源项目等领域。

[1]该部分的统计剔除了投向比较多元化的基建类专项债,特此说明

2 发行展望:结存专项债限额或于10月密集发行

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已基本使用完毕。此前2022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指出,“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截至10月底,新增一般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皆已完成全年限额的97.1%,今年额度已基本发完。

稳增长诉求下,政策指导用好5000多亿元的结存专项债限额。8月24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提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9月7日,国常会再次表示“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70%各地留用,30%中央财政统筹分配并向成熟项目多的地区倾斜,优先支持在建项目。”

政策指引下,多地披露结存专项债限额分配情况。9月27日,辽宁率先使用结存专项债限额发行4只基础设施专项债(合计62.37亿元)和1只棚改专项债(4.63亿元)共计67亿元的新增专项债。截至2022年10月9日,已有24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披露结存专项债限额分配情况[2] ,共涉及4367亿元,其中山东(不含青岛)的分配额度最高(614.39亿元),河北、福建(不含厦门)、四川、河南和云南等地区的分配额度也超过了300亿元。

从结存专项债限额的发行进度来看,10月或迎新增专项债发行小高峰。从各地区已披露的2022年四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来看,分配的结存限额大部分计划于10月发行(75%),少部分在11月发行,10月或迎新增专项债发行小高峰。

[2]根据各地区四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和政府官网信息整理。

明年专项债限额有望提前下达。9月28日,主持召开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依法依规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限额”[3]。根据往年经验,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或在今年12月左右下达。

3 投资策略:对于银行自营等机构来说,当前地方债仍然有一定配置价值

3.1地方债发行利率从较基准上浮25BP左右有所下移

地方债发行利率从较基准上浮25BP左右有所下移。以10年期地方债为例,2020年以来,地方债发行利率相较于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稳定在25BP左右,但自2022年以来利差有所下移,9月利差仅有14BP。

[4]baijiahao.baidu./s?id=1722805287852508313&wfr=spider&for=pc

2022年9月,地方债的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度环比有所下降。

分地区来看,广东(963.86亿元,不含深圳)、山东(680.66亿元,不含青岛)和江苏(616.75亿元)地区2022年9月的地方债成交量位居前三,辽宁(5.1%,不含大连)、广东(4.3%,不含深圳)和内蒙古(4.1%)地区2022年9月的地方债成交换手率位居前三。

3.2、对于银行自营等机构来说,当前地方债仍然有一定配置价值

综合地方债流动性和各机构配置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对于银行自营、保险、券商自营等机构来说,当前地方债仍然有一定配置价值。

对于银行自营来说,考虑享受税收优惠(免征所得税和增值税)和风险权重占比低(20%)的优势,当前10年期和15年期地方债的实际收益率(扣除税收和风险权重)明显优于10年期国开债、铁道债等。和10年期国债相比,15年期地方债的实际收益率也更优,但10年期地方债的配置性价比相对不高。

对于保险、券商自营来说,扣除税收后,当前10年期和15年期地方债的实际收益率也优于10年期国债、国开债、铁道债等。

对于资管(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机构来说,和5年AAA中短期票据、10年期铁道债等相比,扣除税收后,当前10年期和15年期地方债的配置性价比相对不高。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放松不达预期;政策落地不达预期。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兴证固收】结存专项债限额或于10月密集发行——2022年9月地方债观察》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0日

本报告分析师:

黄伟平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4080003

吴 鹏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9

研究助理:杨雪芳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2)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3)免责声明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