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插画
今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市场上的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不超过4%,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利率尤其处于低位。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中小银行社会公信力不及大型银行,高息揽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存款利率分化的背后是大行存款过剩、小行揽储无门的现实困境。分析人士认为,高息揽储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长期经营发展。如何通过更加稳健的方式来做大存款,仍是很多中小银行要面对的问题。
利率高至4.05%
此前,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曾一度走高,但目前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大多不超过4%,甚至很多银行已不再推出5年期产品。
这两家银行去年存款增长也较快。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绵阳市商业银行存款总额1004.3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513.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78%、31.18%。成都农商行客户存款4619.45亿元,同比增长19.6%。
除了四川省的中小银行,一些总部在其他省份的城商行在四川地区的分行、支行亦有推出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
贵阳银行在成都地区的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有4.05%,而面向该行所属省份推出的大额存单只有3年期,没有5年期。
利率整体走低
其实,今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其后银行业普遍调低了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下降有助于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进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西南地区也有很多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未超过4%,期限也有所缩短。
而重庆农商行官网只披露了今年发行的1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2.25%。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则更低。
小行揽储难
存款利率分化的背后,是大行与中小银行迥然不同的处境。
受疫情及股市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居民存款意愿颇高。据央行数据,截至6月末,住户存款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二季度央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环比上升3.6个百分点。
大量存款涌入国有大行,而本就在吸收存款方面不占优势的地方中小银行,在一些风险事件发生后,更是难以获得储户的青睐。
刘银平认为,中小银行未来需要深耕存款管理,强化服务水平,对客户进行分层、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通过便民服务来提升客户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