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中邮消费催告还款(邮政催收真是太厉害了)

中邮消费催告还款(邮政催收真是太厉害了)

由于催收行业受到严格管控,持牌机构在选择外包催收时变得异常谨慎。但是自有催收力量不够,金融机构的主要催收业务还是要依靠外包催收公司。

作者|葛东

生产|消费金融频道

疯狂收藏

中邮消费金融早年依靠线下代理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行业,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也隐藏着资产风险。当时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线上,以网点和合作渠道为支点布局大额现金贷和消费分期产品。

由于第三方渠道的粗放式展业模式,消费金融线下市场普遍存在以贷代充、联手骗贷等乱象。此前,中邮消费金融对线下邮贷业务的发展风险和放贷机构的合规性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风险排查,甚至暂停了所有线下渠道的邮贷业务。

近年来,消费金融市场风险暴露,逾期情况愈演愈烈。中国邮政、中国银行、兴业、尹蓓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起诉借款人的司法案件数量大增,而大量裁判文书的背后,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长期存在的坏账。

据调查,目前涉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司法案件中,90%以上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除了电催等常规催收投诉,中国邮政的消费金融司法催收也很疯狂。中邮消费金融涉及的金融借款合同裁判文书超过3万份,逾期借款人被批量告上法庭。

启动司法催收是金融机构不得已而为之。一般在资产逾期或不良时,金融机构主要采用常规催收方式,主要是因为司法催收流程复杂,成本高。对于牌照方来说,监管这两年逐渐收紧了他们的第三方合作政策,包括外包催收。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银行业和保险机构加强对集合业务的管理。严禁委托涉黑涉恶机构和个人收款。发现催收机构采用非法手段催收款项的,应当立即停止合作关系;进一步规范催收行为,禁止使用非法手段进行催收。

此外,消费者保护在金融业务中的权重不断上升,也将促使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催收端的管理。传统的不良催收做法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持牌机构,这对于中邮消费金融等机构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很难突破。

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注册资本30亿元,在全国多地设立营销中心。目前中邮的消费金融处于持牌消费金融的头部,但与招联、兴业等机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340.06亿元,净资产38.36亿元,净利润4.02亿元。今年1-4月,中国邮政实现营收16.33亿元,净利润5.7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从过往业绩数据来看,中邮消费金融业绩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至2020年,中国邮政净利润增长199%、71.92%和15.17%,收入增长228%、78.23%和30.5%,总资产增长75.42%、29.5%和10.9%,均呈下降趋势。

作为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邮消费金融股东相当有实力。中邮消费金融的股东包括邮储银行持股70.5%、星展银行持股15%、广东三正集团持股4.5%、渤海国际信托持股3.666%、广州白光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拉卡拉持股1.667%、广东海印集团持股1.167%。

不久前,中邮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海印发布公告称,拟转让其持有的中邮消费1.1667%的股权

在资产规模扩张的需求驱动下,中邮消费金融在获客和流量上另辟蹊径。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王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依靠互联网头部公司进行导流的模式,未来将难以为继。

王透露,中邮消费金融目前正在寻找腰部平台。一些互联网头部流量平台比较强,一般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太多话语权。中邮消费金融找的是相当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腰部平台,拓展合作相对容易。

此外,中邮消费金融还推出了名为“加油贷”的新现金贷产品,意在争夺优质客户。该产品面向18-40岁客户开放,主要用户群体为应届或往届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

今年3月,中邮消费金融关停了年化利率最高的产品“邮你花”。邮寄你的花。面对不断变化的监管政策和竞争环境,中邮消费金融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

相关问答:中邮消费金融这家公司啥背景?

中邮消费金融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邮储银行是中邮消费金融的大股东,占股比例达 70.5%。

中邮消费金融股权多元,涵盖国资、外资和民资。其他股东还有:星展银行有限公司、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