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局再拉信用卡警报:一人多卡或催生卡奴一人拥有多张信用卡,刷爆一张再换一张。针对“一人多卡,多头授信”现象,上海银监局3月28日向上海各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各银行在发卡时充分考虑持卡人在他行已获得的信用卡授信总额情况,避免持卡人因累积信用额度过高,发生大量透支后无力还款。
“垒大户”催生风险
这已是上海银监局近期第二次就信用卡风险发出提示。去年9月,针对大学生用卡透支无力偿还问题,该局要求银行严格审查大学生发卡资格。
据悉,上海银监局近日接到多起信访投诉,反映某些持有多家银行信用卡的持卡人,由于信用额度远远超出还款能力而导致无力还款,银行资金面临损失风险。
上海银监局人士称,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利益驱动抢占市场,有意无意地忽视持卡人已持有多家银行信用卡、信用额度已累积较高的风险,致使上海信用卡市场上出现类似商业银行“垒大户”现象。
此外,在对五家信用卡中心5个工作日核发的30.4万张信用卡进行调查时,上海银监局发现多头授信已经占到发卡总数的34%。持卡人持有的信用卡张数越多,其获得的授信总额也越高。其中,持有2张信用卡的持卡人人均授信额度为7100元,持有3-5张的人均授信额度为1.86万元。
因此,银监局要求各商业银行完善信用卡授信管理制度,,避免多家银行多头授信导致持卡人累积信用额度过高。
呼唤《银行卡条例》
昨日,早报记者通过电话咨询各信用卡服务电话,听到的仍是“如拥有其他银行信用卡,申请我们的卡会更容易获批、额度也会有相应提高”。
与此同时,虽然银监会明确“各商业银行信用卡透支额度的上限没有变,仍旧是5万元”,但事实上各银行新推出的“白金卡”、“钻石卡”等早已突破了这一限制。其中如建设银行钻石信用卡、中国银行长城国际白金卡、民生银行钻石信用卡等,其透支额低则10万元、50万元,多则100万元、300万元至500万元。
“现在银行发信用卡基本可以说是出于无序状态,主要原因就是拟定中的《银行卡条例》迟迟未能出台。”对此,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卡应该谁来发,发卡如何管理、信用额度如何确定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另据上海银监局公布的受理信访投诉情况显示,在2007年信用卡已经成为市民投诉最多的一项业务,占到投诉总量的16.13%。银行发信息给我说我行监测到你的银行卡正在发生一笔疑似风险交易银行会对我怎么处理会有事的吗银行是不会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的,只会提醒你有交易风险,谨防上当受骗而已。当然,这种情况建议您可以单独拨号,拨打银行人工客服的电话具体咨询确认一下。现在银行风控比较完善,为了降低被盗刷风险,确实会对异常交易进行提醒。比如说你一小时前在本地刷卡,一小时后又去外地刷了一笔,银行系统会风控有被盗用的嫌疑,会短信或者电话通知你确认交易是否本人,减少被盗刷的损失。银行的可疑交易识别:商业银行反洗钱风险控制的核心不管是反洗钱国际组织的指引性文件、我国的反洗钱法规,还是成熟反洗钱监管国家的实践,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要求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只有知道客户的基本情况,才会知道他的正常交易模式,也才会发现他所进行的非正常活动。第二是交易监控。只有通过监测客户在本行进行的交易才能发现非正常交易,并报告监管当局。第三是客户资料保存。判断任何一个客户交易是不是可疑,常常需要结合其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所有金融机构都有义务帮助司法机关提供相关洗钱行为的线索,提供可疑者的以往交易记录。第四是培训。保证业务人员尤其是接触客户的前台人员掌握识别可疑交易的基本技能,是做好反洗钱实务工作的根本。第五是独立测试。这是指银行内部的审计部门或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对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审视上述反洗钱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以实现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断提升。上述五个方面不应被孤立地看待,只有当它们共同构成反洗钱风险控制的整体,我们才可以说这家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反洗钱风险控制机制,而标志便就是通过该银行进行的可疑交易能够被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