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
财富从此刻开始!

银行贷款非标新模式(中原银行小微金融部)

银行贷款非标新模式(中原银行小微金融部)

最近两周,在一家风控服务商做高管的宣璐(化名)开始日程排得满满的,彻底改变了春节后因为疫情而放缓的工作节奏。

很多银行都向风控服务商提出了针对比信用卡陷得更深的用户开发线上自营现金贷产品的需求。经过与同业的小范围沟通,宣璐发现,仅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就有数十家银行提出了此类需求。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银行自营的现金贷产品,但出现如此大量的产品还是第一次。宣璐记得这种产品在2015年左右首次出现在市场上。招行的“闪电贷”是比较早也比较知名的产品,但当时还是比较零星的,主要是中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去年年中,中小银行开始推出此类产品。当时,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有此类产品的中小银行只有16家。

这类产品的出现是疫情和监管双重作用的结果。疫情的爆发,加速了线下银行的线上化进程。过去,在网络小额消费贷款方面,银行基于渠道、客户群体、风险等诸多因素,更多依赖助贷机构。但这次由于春节前夕多项政策出台,加上疫情导致助贷业务利润下滑,短期内助贷业务前景黯淡,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与贷款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资金优势,更多的银行开始尝试自营现金贷。

银行强制自营现金贷似乎正在成为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新起点。

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银行自营现金贷给客户的利率更低,金额更大。而且由于监管严格,此类产品不存在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饱受诟病的“砍头利息”等不规范操作现象,业务合规性大大提高。

目前现金贷市场不是银行主导的。现金贷市场始于2015年前后,之后经历了校园贷、高利贷的快速发展和整治风暴。目前比信用卡更下沉的现金贷市场,存在大中型互联网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无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众多竞争对手。

现在,大量的银行正在涌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消费金融业务集体开启了贷款辅助后的新业务模式。对于市场来说,现金贷市场的新一轮洗牌可能已经悄然开始。

高利润现象

笔者和身边的朋友对早前推出的几款产品进行了对比测试,发现总体来看,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利率更低,额度更大,比其他同类产品更有竞争力。

我朋友是白领,用蚂蚁借钱。最高借款金额为7万元。目前使用时间不长,重新申请金额只有2万元,年化利率12.32%。朋友申请退款,额度9000元,利率18.88%。但这位朋友向天津滨海农商行申请了“喵喵贷”,金额30万,年利率只有12.24%。

相比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自营现金贷优势明显。自己申请贷款,额度10万,年化利率14.6%。申请西北某城商行的产品,额度18.22万,年化利率16.35%。但笔者申请立即消费金融的舒适花,额度只有2万元,年化利率高达35.47%。申请一笔好的定期贷款,金额只有1900元,年化利率22.81%。

但是,这类产品不同于信用卡。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壹财经,这类产品根据客户群体定价不同,利率一般比信用卡高,所以主要针对

目前这项业务可以获得比信用卡更高的利润。上述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信用卡主要赚取客户刷卡的手续费,其中利润很少,提升空间有限。利润较高的是信用卡大额分期业务,但大额分期业务规模上不去。“信用卡人普遍素质高,一般不愿意分期,认为利率高;愿意登台的都是中低收入人群,信用卡担心风险不愿意承保。”他坦言。据零壹财经了解,根据各家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定价水平,银行自营现金贷的利润是不同的。但只要做好风控管理,即使客户下沉得当,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向零壹财经展示了利润率:一般来说,银行对客户自营现金贷收取的利率在18%以内。银行自营现金贷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资金成本是银行活期和定期存款的利息,一般在3%左右,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在4%以上。风控成本主要是银行为风控投入的人员工资、数据成本、坏账。疫情期间坏账2%左右,风控人员工资和数据成本加起来1%左右。这样银行的利润大概在8%-10%。

银行自营现金贷利润=获客利率(低于18%)-资金成本(高于4%)-风控成本(即“员工工资资料成本坏账”,合计约为3%)-获客成本(区间)=约8% ~ 10%。

相比之下,消费金融的助贷、联保业务,利润高的在7%-8%左右,低的在4%-6%,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自营现金贷。前述银行人士对零壹财经表示,银行自营现金贷除了利润之外,最大的优势是银行在经营上掌握了主动权,不像在助贷、联贷中,银行缺乏议价能力,相对被动。

而且疫情期间,助贷业务利润进一步下滑。知情人士向零壹财经透露,疫情期间贷款产品逾期率普遍上升。比如市面上的头部现金贷援助产品Vintage的30天逾期率,已经从疫情前的1.5%上升到目前的2.5%。而且这个产品对中小银行有要求,要求推荐客户的通过率不能低于70%,这让这些银行

行没法控制通过率来降低坏账,银行的利润进一步降低。而且,这款产品是市场上非常优质的头部助贷产品,其他助贷产品的逾期率只会更高。

银行的突破

此类产品的出现,对中小银行而言是一个突破——这是中小银行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第一次在下沉市场的自营消费金融业务经营中获得丰厚利润。

此前银行并未大量进入这个市场,原因是风险与收益并不匹配。以往的消费金融领域,在房贷、车贷和银行信用卡之外的下沉市场中,有能力把对客利率定价在18%以内的主要是头部电商平台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的风控水平不低,但是在下沉市场中,银行缺乏客户数据,难以用较低的对客利率盈利。

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最早出现于2015年前后。不过,那时有能力推出类似产品的大多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这两者相加,最多不过18家银行。中国的银行总数超过4000家,其余的大多数银行并没有能力推出这类产品。

究其原因,是自营现金贷的风控难度更大。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壹财经,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的客户比信用卡覆盖更加广泛,其中包括比信用卡更下沉的客户群体,这些客户在以往的征信体系中没有信用记录,要判断他们的信用,需要运用银行体系之外的数据,比如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风控建模,需要银行风控系统有精通数学、计算机、又熟悉银行业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市场上年薪几十上百万,大多分布在少数一二线城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金实力雄厚,金融科技领域投入及研发实力强大,加之待遇优厚,可以吸引相关人才加入、组建团队,但是为数众多的城商行、农商行由于资金实力不足,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及研发实力跟不上,也给不出足够的高薪,加之经营体制、区域环境等原因难以聘请到这些人才。

此前,多数银行弥补的方法是发展助贷和联合贷款产品,即与借呗、微粒贷、百度有钱花、玖富万卡、拍拍贷等合作,这样的业务模式兴起于2016年。

不过,助贷和联合贷款模式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监管对“风控外包”的担忧。风控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如果银行将风控完全外包,将逐步沦为廉价的资金批发商。

2019年起,有中小银行开始探索自营现金贷产品。据零壹财经了解,这些中小银行大多采购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服务,这让中小银行突破瓶颈,有了上线自营线上消费贷款产品的基础。其中,比如新希望金科的模型是被采购较多的产品之一,目前已经与数十家传统银行开展合作输出技术和风控。

不过,银行要将金融科技公司的模型用起来,还需要众多第三方风控服务商的帮助。像新希望金科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很多只是将模型卖给各银行,并不提供后续的服务。这样,银行在模型使用上依然存在问题,那就是看不懂模型、无法维护和迭代升级,因为银行内部的风控人才大多熟悉的还是传统的风控逻辑方法,缺乏基于信息技术和算法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因此,银行需要第三方风控服务商按照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控策略帮助银行调整模型、策略以及培训银行内部专业人员,逐步提升银行的大数据风控能力。

“银行之间也是相互看。去年,尝试这类业务的银行不多,只是试水。但是今年,不少银行发现自营现金贷盈利水平很不错,所以跟进了。”陆轩告诉零壹财经。

洗牌与新市场

如果没有疫情,银行自营现金贷今年也会增多,但是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

一方面,疫情加速了银行业务线上化的进程。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壹财经,他所在的银行,目前正抓紧把各类业务的流程搬到线上,其中甚至包括抵押贷款,尽量做到让客户不用来银行网点办业务。如果不发生疫情,很多业务线上化的速度不会这么快。

另一方面,疫情给了中小银行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疫情发生后,许多消费金融公司收紧贷款,这给了中小银行一个抢夺消费金融市场优质客户的机会。

短期内可见的最大影响,可能就是比信用卡更下沉的消费金融市场的优质客户被银行抢走。这将影响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不过,这个改变可能不会太快。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零壹财经,银行自营现金贷的获客是个难题。以天津滨海农商行的“喵喵贷”为例,笔者找到喵喵贷,是先听业内人士谈到这个产品,知道这个产品可以在小程序中搜到,才在微信中专门用“喵喵贷”的名字搜到了这个产品。一般用户在有贷款需要时,更大的可能是就当时所能接触到的最便利的途径获取贷款,而根本不知道还有“喵喵贷”这个产品,尽管它可能能提供的贷款额度更大、利率更低。

获客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还要看今年“开放银行”的进展。一家推出自营现金贷较早的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壹财经,今年该行零售业务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让这款产品对接更多的消费场景。他表示:“今后市场上不缺产品,缺的是用户体验和场景渗透。”

此外,一位服务过多家银行的风控服务商内部人士告诉零壹财经,银行自营现金贷款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想做好,还需要时间,因为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比较混乱,风控数据管理缺乏体系,同时也缺乏风控建模方面的人才。

从长期来看,银行自营现金贷的推出,其实在“银行客户下沉”这个大趋势之中,这在2013年就已经形成了共识。2013年1月,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博鳌中小企业论坛上表示,银行客户下沉已是业界共识。”银行转型”指的就是从原来追大户的模式转向分散的中小企业零售模式。

近两年来,银行客户下沉也的确在真实落地。

201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曾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地方政府都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客户,也是支撑部分银行规模扩张的重要力量。未来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一定会越来越少,商业银行必须将客户结构下沉。

2019年末,中部某省联社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叫苦,从2019年年初到年末,国有大行普惠金融贷款的下沉,对地方法人机构包括农商行、农信社、城商行都有非常大的压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沉以后,吸引了这些银行大量的优质客户。

作为风控服务商,陆轩所在的公司目前接到的需求还有开发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的线上贷款。

银行客户下沉,将带来现有的消费金融市场和小微企业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如果优质客户被银行抢走,这意味着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公司的客户可能也需要进一步下沉。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风控服务商们或许也正在迎来一个大机会。

陆轩总结银行下沉服务风控“三部曲”:第一部,做助贷或联合贷;第二部,推出自营产品,但是风控能力还较弱;第三部,完全建立起自己的独立风控能力。

就陆轩所见,目前只有少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下沉服务中拥有独立风控能力,处于第三阶段。现在大多数银行都停留在第一阶段,华南、华东的银行进入第二阶段的较多。

“和我们圈内天天谈论大数据风控的人不同,出去给银行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银行以前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大数据风控。这个市场太大了,而且刚刚开始。”陆轩总结。

End.

相关问答: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理财,财富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