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立(左)、陈思清
资产方面,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第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同日迎来新任党委书记。
文中知情人士证实,7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替已届退休年龄的王洪章出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中行党委书记将由现任行长陈四清接任。
其中,57岁的田国立时隔18年重返中国建设银行,这是他从湖北财经大学毕业后的第一站。57岁的陈四清在担任中国银行行长三年多后获得提拔。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两人都出生于1960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大学。此外,田国立、陈四清、王洪章已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一般来说,建行、中行等国有大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都是一人。但如果两位党委书记想成为两家银行的董事长,还需要履行董事会的相应程序。目前,两家银行尚未宣布这一人事变动。
田国立在建行期间曾先后与王岐山和周小川共事。
田国立1983年从湖北财经大学毕业后的第一站是中国建设银行。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田国立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历任副行长、分行行长。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田国立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1994年7月,田国立加入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担任营业部总经理。
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田国立作为行长助理,与中国建设银行历史上两位“重量级”行长共事。1996年至1997年,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王岐山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1998年至2000年,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的周小川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同时,田国立还主持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封闭式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的托管和清算工作。
1999年离开建行后,时年40岁的田国立作为创始人之一,加入了中国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354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并出任副总裁。期间主导了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辽宁证券、汉唐证券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托管、重组和清算工作。2004年,田国立主持信达资产管理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招标,总额2787亿元,中标当时国内金额最大的资产招标活动。同年,经中组部和银监会选派,田国立考取并完成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深造,出任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2010年6月,信达资产管理改制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田国立任董事长。然而,2010年12月,田国立调任中信集团。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田国立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期间担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田国立的第二次银行经历始于2013年4月。田国立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委员。
2015年,田国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金融业要跟上“走出去”的节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能力。同时,民族金融业将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展示自己的能力。“银行不只是为企业提供结算和信贷服务。银行就像酿葡萄酒,有的需要年份。久而久之,它就有了很强的吸收信息和捕捉商机的能力
陈四清于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行长。此前在湖南分行工作多年,被分配到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总经理助理。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2011年12月起,陈四清担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起担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4年4月,陈四清出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4年2月出任中国银行行长。
附:田国立简历
陈思清简历
2014年4月起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2014年2月起任中国银行行长。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行长。此前在湖南分行工作多年,被分配到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总经理助理。2011年12月起担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起担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大学,1999年获得澳大利亚Modoc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经济师职称。(中国银行2016年年报)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现在买房就是高位接盘,赚不了钱了,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买房属于高位接盘么?】今天建行董事长一席话又将房子问题推到了台前。首先,现在买房子算不算高位接盘?答案是显然易见的,目前中国户均1.1套房子,人均40平米,当然这可能没包括小产权和其他房产,目前房子多么?肯定是非常多,那么目前房价高么?举例来说,目前中国房子收入比,比日本泡沫前的收入比还高,一套房子基本透支了一个人所有的职业生涯,所以问题比较严峻。其次,建行董事长举例了中国目前房地产的总值以及贷款,比美国要高出很多倍。有人说中美国情不同,中国人家观念重,没有租房的概念。按照这个逻辑美国经济总量要比中国大很多,岂不是人人都应该买好几套?可是结果呢?其实我们买房都是预期,预期没坏,只要一直上涨,我们就觉得是安全的。再次,建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是房贷市场的领头羊了,此时提出这种观点是因为,市场以后一定会往租售并举的方向去转变,而建行已经进入租赁市场,背后的动机可能不仅仅只是认为房价高而已。最后,假如房子开始下行,预期之下,没人能改变预期,如果能改变日本当时、美国当时就不会有经济危机。所以,预期没改变租也好,买也好都没有问题,预期改变了,租买都会有问题。